“目前風電市場的機會很多,但我們不會急于冒進。”日前,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今年,利好政策頻傳,業界期待行業能在政策推動下回歸上升通道。但不少業內人士提醒,在市場逐步復蘇的過程中,相關企業需保持理性,避免重蹈盲目投資擴張覆轍。
高起高落
風電儲量巨大、分布廣泛、清潔無污染和可再生的特性使其具備并成為緩解能源供應緊缺挑戰、應對環境問題的重要抓手。然而,回顧行業發展,技術基礎不牢、發展規劃缺位卻讓風電發展經歷了大起大落。
自2009年國家發改委公布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以來,風電行業駛入快速發展軌道,裝機規模、發電量占比均獲得大幅增長,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然而,技術水平發展的相對滯后導致風電大規模脫網,棄風問題凸顯,進而拖累大量投資誘發的產能難以被消化,風電在高速發展之后迅速陷入萎縮調整期。據測算,2012年我國棄風超過200億千瓦時,2013年超過150億千瓦時。
在行業大發展的浪潮中,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在內的一批企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風機制造和裝機容量不斷獲得突破,但隨后的行業發展反轉也讓企業遭受了沖擊。
可喜的是,近年來,發電并網、電量消納及電價結算配套政策的密集出臺,加之風電核準權限全面下放、風電基地建設的有序推進正推動風電行業回歸發展軌道。
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大大提高了風電建設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全國風電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1449萬千瓦,同比增長23%;風電年發電量1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風電已超過核電成為我國僅次于煤電和水電的第三大電源。與此同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提高,棄風率同比下降,風電運營的效率得以顯著改善。“除了量的增長,2013年我國風電產業更加注重布局的優化,加快了中東部和南部等風電消納較好地區的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
近日,國務院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使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開工一批新項目,逐步把煤炭比重降下來。
年初,國家能源局在印發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2014年有序發展風電并實現新增裝機1800萬千瓦的目標,并給予雙重政策支持,保持風電平穩持續發展,推動建立誠信健康的風電市場秩序,繼續做好風電的市場消納工作。
對此,興業證券分析師雒風超表示,得益于國內較為穩定的政策環境,今年無論是風電發電企業還是設備制造商都將受益,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理性布局
經過沉寂和洗禮,風電發展或將在結構調整的道路上贏得更多發展空間。但在業界普遍看多的氛圍中,仍有不少人士對后市布局持謹慎態度。
陶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華銳風電不會忙于擴張,而將堅持以技術創新加快風電設備研發,同時采取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理順投資關系、縮減費用支出等多種措施,以保障公司持續經營能力。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公布的數據,2013年國內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09萬千瓦。這也意味著2014年的風電裝機規模同比增幅有限,而行業產能過剩的態勢卻異常嚴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日前在北京出席科技創業貢獻獎頒獎大會時指出,風電行業1/3的設備處于閑置狀態。
在陶剛看來,諸多利好將推動行業復蘇,但過剩產能的消化仍需時日。作為設備制造商,華銳風電意在加力研發,通過產業鏈的有效整合和優化帶來更好的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成果。據了解,在先后推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兆瓦(MW)、5MW、6MW大容量風電機組后,華銳風電10MW風電機組的自主研發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專家指出,在新一輪發展期,上下游企業都應進一步優化規劃,調整經營策略,遵循穩健的項目開發步調,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避免惡性競爭,降低債務違約風險,為迎接行業的大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