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鏈條長、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特點,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能夠與更多經濟社會活動相融合,形成一種綜合經濟形態,與相關領域形成聯動發展。然而,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當前還處于初始階段,產業以制造板塊為主,低空飛行服務、飛行保障體系等板塊剛剛起步,各產業板塊間相互支撐較弱、協同發展尚未形成,亟待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專業背景、工程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解決低空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與板塊缺失現狀。
堅持創新驅動,培養低空經濟創新型人才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自帶創新性特征,從智能裝備制造、應用場景設計到飛行保障體系及標準構建,蘊含著極大的創新空間,同時國內外均沒有成熟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高校應著力培養低空經濟領域具備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一是優化教育教學。要對接低空經濟實際需求,設置新專業、微專業和輔修專業,搭建專業交叉融合平臺;專業課程中適時融入低空領域知識,順應低空經濟發展新趨勢,增設未來航空系統、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智能無人系統等課程,拓展更新教學內容。二是搭建競賽平臺。要利用創新實踐項目、學術論壇、科技競賽等創新活動和競賽,在以賽促學、以賽代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三是提升創新能力。加快專業知識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開展專題講壇、學術報告等,把行業領軍人才、專家學者等的創新思路與成果引入學生頭腦,培養一大批基礎理論功底扎實、專業技術能力突出、具備創新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敢于突破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高素質人才。
堅持特色發展,培養低空經濟專業型人才
低空經濟是多領域融合的新興經濟形態,各板塊發展的技術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又有較強關聯性,單一知識體系的人才培養難以適應發展需求。因此,航空航天民航高校應發揮特色優勢,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經濟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低空經濟科技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銜接。
一是發揮空天學科特色,打破學科邊界,推動以低空為共同背景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整合不同優勢學科、國家與省部級重點學科及平臺資源,開展“走進實驗室”“青禾計劃”等活動,以“科研助理”等形式鼓勵學生參與跨學科科研活動和學科建設,讓學生近距離了解學科發展前沿,進一步堅定專業自信。二是發揮專業特色優勢,根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積極建設低空領域一流專業。充分發揮學科的龍頭牽引作用,加快推進國家一流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等的建設,明確低空專業發展方向,利用完備的培養體系優勢,全面保障低空經濟專業型人才高質量培養。三是壯大專業師資力量,擴大人才“蓄水池”。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學科融合、創新力強的教師隊伍,以擴大教師隊伍“關鍵變量”助推人才培養“重要增量”,為低空經濟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注入源頭活水。
堅持協同發展,培養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
面向低空經濟新課題,要想培養出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企)業經濟的協同發展。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高校應開展教培方式改革、創新載體再規劃、專業與課程重布局,破解高校培養體系銜接產業用人需求的難題。
一是創新協同育人方式,為培養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優化路徑。要通過打造現代產業學院、創新聯合體、校地共建新型創新平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政—校—企”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的新型育人生態。二是豐富協同育人維度,為培養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全面賦能。發揮行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的優勢,開展“校友思政公開課”“行業專家說”等活動,聘請行業專家現身說法,在人才培養中提前導入低空經濟發展最前沿動態與未來趨勢。三是細化協同育人模式,為培養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匯聚合力。積極適應航空器制造、低空運營、飛行保障等領域所需,通過產教聯合培養、專家隊伍共建、人才互聘共享、學生實習就業等方式實現教育體系與產業體系更好結合,共同培養產業需要的專業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李 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