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化解過剩產能攻堅戰、公布3批淘汰落后產能名單、啟動兩化深度融合5年專項行動、出臺促進信息消費意見……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一年來,按“淘汰落后的產能、改造現有的產能、高標準建設新的產能”原則,產業結構調整大事頻頻,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成績。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工業領域一直堅持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推動先進生產能力取代落后生產能力,推動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普及應用,進一步優化工業布局。
統計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比前兩個季度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快于整體工業。這表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11月24日,唐山興業工貿有限公司院內的一座450立方米的高爐燒結機煙囪在爆破聲中轟然倒地。當日,河北省唐山、邯鄲、承德3市集中拆除了8家鋼鐵企業的10座高爐、16座轉爐。
十八大一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治理力度。國務院10月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要求5年內重點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5大行業嚴重過剩產能。
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我國積極探索以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促進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退出。今年以來,在前期制修訂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相關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基礎上,工信部已經修訂并發布了粗鋼生產主要工序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焦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目前電解鋁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已經通過專家評審。
淘汰落后產能是近年來實踐證明較為有效的化解過剩產能方法之一。今年工信部公告了3批落后產能名單,包括19個工業行業1569家企業。目前列入公告的所有落后生產線已實現關停,年底前將徹底拆除。對暫未徹底拆除落后設備的企業,正督促有關省(區)制訂工作方案,直至徹底拆除,防止落后產能死灰復燃和產能轉移。
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我國產業結構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十八大一年來,從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到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手段的作用,化解產能過剩不僅越來越動了真格,并將建立起長效機制,而這也將為高效和先進的產能留出更多空間。
改造升級現有產能
在老板電器的中國廚房電器創新產業園里,處處可見技術改造的影子。老板電器副總裁趙繼宏表示,正是憑借不斷的技術改造與升級,企業才能保持技術領先,近3年業績每年都有30%以上的增長。
企業技術改造是推動我國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條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近年來,中央財政加大了對技術改造的投入,2009年至2012年累計投入資金778億元,拉動社會投資1.6萬億元。
2012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技術改造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進一步加大了對技術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意見》指導下,十八大一年來,工信部加強支持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建材、輕紡改造提升、企業信息化等領域產業發展,引導企業對現有企業生產設施、裝備、生產工藝條件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推動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著力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
以輕工行業的規模化回收處理廢鉛酸蓄電池項目、鋼鐵行業的共伴生難選冶礦綜合利用及深部開采項目等為代表,石化、鋼鐵、有色、裝備、輕工、紡織、電子行業等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突出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改造工作,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技術改造本質上是技術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發揮效益的過程和途徑。我國工業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質量品種、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更新、安全生產等問題,在技術改造的“魔力棒”下,不用鋪新攤子,現有的落后產能也有可能脫胎換骨變成先進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