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6月,我國農業機械出口額為131.33億美元,呈現同比波動增長態勢,出口同比整體小幅增長2.93%,從數據上看,整體受2012年的影響依然明顯。農業機械進口總體下降,1~6月進口額僅為68.12億美元,同比下降10.8%。農業機械進出口總額199.45億美元,順差63.2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7%。
進出口結構不均衡
據海關數據顯示,我國的農業機械產品出口結構不均衡的局面依然嚴重。在131.33億美元的出口額中,代表農業裝備制造水平的主機產品僅為39.9億美元,僅占出口總額的30.38%。即使58種主機產品中的出口產品分布也不平衡,僅泵類產品便占去了19種,占主機產品出口種類的32.76%,出口額達到17.72億美元,占主機產品總額的44.41%。但是泵類進口同樣具有明顯特點,1~6月泵類進口總額為13.57億美元,占主機進口總額的80.44%。
其他39種農機產品中,犁、耙、噴霧器、中耕機、農產品干燥器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占去近20%的份額,收獲機械、農產品分選機械、大馬力拖拉機等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農機產品僅占16%左右的份額。
從這些產品的占比和絕對額度看,我國的農業機械行業依然處于很低的水平,產品依然集中在對原材料進行簡單粗加工的領域。
出口利潤空間壓縮
從數據看,對于農機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的現狀,農機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情況也很嚴重,同時也說明價格戰場依然硝煙彌漫。主機出口增長速度低于零部件出口,表明經濟不振的狀況沒有太大改觀。
1~6月,農業機械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額為104.5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9.6%,同比增長4.4%,說明我國農業機械產業雖然水平不高,但仍然具備一定的設計和制造能力,裝備制造體系完整。亞洲是我國農機出口的最大市場,整機出口也主要集中在亞洲。小型拖拉機,耕種、收獲機械等以亞非拉市場為主,雖然歐美出口額較大,但是基本都是以零部件或者附加值較低的小機具出口。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同比下降,除了和農業生產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有關,經濟不振依然是主因。
農業機械進口呈現下滑趨勢,進口額、進口價格同比下降均大于出口同比,說明我國農機產品的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同時,一些新產品的投產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農機產品的競爭力,如棉花采摘機、蛋類、水果等農產品的清潔、分選、分級機器分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雖然出口額不大,但是上述兩類產品的進口額同比出現了明顯下滑,說明我國上述兩類產品的研發出現了較大進展。
對外貿易問題重重
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和對外貿易過程中仍存諸多問題。
首先,國家對農機設備的研發和推廣一直持積極扶持態度,但是農機產品季節性的特點導致新產品的市場驗證期較長,所以在現行的農機推廣政策下,對研發投入較多企業進行專項支持,將會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
其次,農業機械的利潤空間較小,再投資的能力較弱,外資企業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實力對我國民族企業形成的壓力大,面對中國農業由小塊田作業向大塊田作業的趨勢,民族企業可能面臨的危機更大。
第三,部分工程機械企業向農業機械進軍將會對傳統農機企業造成較大沖擊,所以發展產品特色,實現差異化經營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對農業一貫的支持并且力度持續加大是我國農機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媒體不時出現的二胎政策松動的信息在不斷提醒我們勞動力已經出現了短缺,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上半年我國農機產品在困境中實現了小幅增長已經難能可貴,堅持走創新、特色、品質道路的企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差異化和高品質的產品將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強勁動力,逆境飄紅將會屬于這些企業。
上半年已經過去,預計下半年我國農機出口仍然會有5%以內的增長。
(來源:國際商報)
進出口結構不均衡
據海關數據顯示,我國的農業機械產品出口結構不均衡的局面依然嚴重。在131.33億美元的出口額中,代表農業裝備制造水平的主機產品僅為39.9億美元,僅占出口總額的30.38%。即使58種主機產品中的出口產品分布也不平衡,僅泵類產品便占去了19種,占主機產品出口種類的32.76%,出口額達到17.72億美元,占主機產品總額的44.41%。但是泵類進口同樣具有明顯特點,1~6月泵類進口總額為13.57億美元,占主機進口總額的80.44%。
其他39種農機產品中,犁、耙、噴霧器、中耕機、農產品干燥器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占去近20%的份額,收獲機械、農產品分選機械、大馬力拖拉機等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農機產品僅占16%左右的份額。
從這些產品的占比和絕對額度看,我國的農業機械行業依然處于很低的水平,產品依然集中在對原材料進行簡單粗加工的領域。
出口利潤空間壓縮
從數據看,對于農機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的現狀,農機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情況也很嚴重,同時也說明價格戰場依然硝煙彌漫。主機出口增長速度低于零部件出口,表明經濟不振的狀況沒有太大改觀。
1~6月,農業機械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額為104.5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9.6%,同比增長4.4%,說明我國農業機械產業雖然水平不高,但仍然具備一定的設計和制造能力,裝備制造體系完整。亞洲是我國農機出口的最大市場,整機出口也主要集中在亞洲。小型拖拉機,耕種、收獲機械等以亞非拉市場為主,雖然歐美出口額較大,但是基本都是以零部件或者附加值較低的小機具出口。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同比下降,除了和農業生產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有關,經濟不振依然是主因。
農業機械進口呈現下滑趨勢,進口額、進口價格同比下降均大于出口同比,說明我國農機產品的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同時,一些新產品的投產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農機產品的競爭力,如棉花采摘機、蛋類、水果等農產品的清潔、分選、分級機器分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雖然出口額不大,但是上述兩類產品的進口額同比出現了明顯下滑,說明我國上述兩類產品的研發出現了較大進展。
對外貿易問題重重
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發展和對外貿易過程中仍存諸多問題。
首先,國家對農機設備的研發和推廣一直持積極扶持態度,但是農機產品季節性的特點導致新產品的市場驗證期較長,所以在現行的農機推廣政策下,對研發投入較多企業進行專項支持,將會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
其次,農業機械的利潤空間較小,再投資的能力較弱,外資企業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實力對我國民族企業形成的壓力大,面對中國農業由小塊田作業向大塊田作業的趨勢,民族企業可能面臨的危機更大。
第三,部分工程機械企業向農業機械進軍將會對傳統農機企業造成較大沖擊,所以發展產品特色,實現差異化經營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對農業一貫的支持并且力度持續加大是我國農機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媒體不時出現的二胎政策松動的信息在不斷提醒我們勞動力已經出現了短缺,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上半年我國農機產品在困境中實現了小幅增長已經難能可貴,堅持走創新、特色、品質道路的企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差異化和高品質的產品將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強勁動力,逆境飄紅將會屬于這些企業。
上半年已經過去,預計下半年我國農機出口仍然會有5%以內的增長。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