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TV的用戶體驗的確不錯,大眾也因此對其手機產品也寄予厚望,此次樂視手機概念視頻一出,其展示的分屏投影、手勢控制、伸縮鏡頭、光學充電技術頓時傾倒眾生。
在朋友們紛紛為這款產驚呼贊嘆的時候,個中功能卻值得業界細細品味,通過攝像頭捕捉人肢體來進行操控設備的手勢控制并不難實現,全息投影和伸縮鏡頭技術已經成熟,但是視頻最后將手機放置在臺燈底下就可以進行光學充電,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光學充電到底能不能實現?
利用光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古人就會向日取火。如今手機廠商提出“有光的地方就有電”,聽上去多么美好。畢竟手機耗電量不可小算。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12億部,按每兩天充一次電計算,每年將耗電43.8億度,相當于葛洲壩一年發電量的24%。
那么光學充電到底能不能實現?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澄清幾個問題:1.手機在正常使用環境中的光輻射能量究竟有多大?2.在這種光輻射能量條件下,手機蓋上安裝的太陽能電池能夠產生多少電?3.手機在通話和待機時的實際耗電量。
首先,手機的可靠性級別屬于民用商業級,它的測試標準環境是60℃。因此,手機內部的電容器、液晶顯示器和電池等重要元件不能長期在70℃以上的環境溫度下工作,決定了它不能在陽光下直接暴曬,即使在戶外,如果時間比較長,也只適合接受太陽的散射部分。手機在正常使用環境中的光照度為10~2000lx(1M/平方米,即光量/平方米),光線的輻射能量為0.05~2mW/cm2(兆瓦/平方米)。
其次,當光照度為2000lx時,不考慮蓄電池充電和放電損失,根據樂視手機目前的信息,手機屏幕應為6寸,蓋上的太陽能電池最大面積為13cmx8cm=104cm2,太陽能電池使用效率為16%,經過劃片損失和組合損失后,效率不超過15%,則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為104cm2x2mW/cm2x15%=31.2mW。由于手機蓄電池電壓為3.7V,因此,充電電流為31.2mW÷3.7V=8.5mA。
當手機通話和待機時,工作電流不是一個固定值,信號強的地方通話電流為100~150mA,待機電流約3mA;信號弱的地方通話電流為400mA,待機電流約5mA。可見,手機上的太陽電池產生的電能和手機實際所需要的電能相差很大,即使在信號強耗電小的地方也是“杯水車薪”。如果按照上述條件和數據計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充電8小時(這種情況一般很難出現),在信號強的地方,能夠維持通話20~30分鐘;在信號弱的地方,能夠維持10分鐘左右。
那么,人為的光照環境給手機充電,是否有效果?
有!但必須用1000W的碘鎢燈在10cm的距離照射手機上的太陽能電池,在實際環境中這種照度很難出現,太陽能電池在這種條件下幾個小時就會損壞。
為什么多年來這賣點屢試不爽?
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印象,早在2007年,眾多國內廠商——恒基偉業、華禹盛泰、長虹、高新奇、匯訊通訊等國內廠商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光能手機,光能手機一度成為電視購物中最受關注的熱門商品。廣告中的講解用語相當夸張,甚至有刻意制造緊迫感之嫌,例如“斷電就是斷財路”、“手機一斷電,生意全完蛋”、“業務丟失,工作癱瘓”……等等。禁不住電視廣告誘惑的消費者蠢蠢欲動,最終心甘情愿地掏出錢包為之買單。
遺憾的是,國內廠商叫囂的“光能充電”,卻只是一種概念炒作。消費者很快就發現到手的光能手機并沒有像宣傳得那樣神奇,嘗試光能充電后后沒有一款手機可以通話,甚至有的手機都無法開機。這之前,這項技術還僅僅是躺在日本富士通實驗室中一項無法應用于實踐的技術。
2010年,筆者曾參加夏普太陽能手機發布會,當年的夏普太陽能手機配置了一層0.8毫米厚的太陽能薄膜電池,在太陽光下可自動充電并實時供手機使用,夏普官方的保守數據時充電一小時,能達到連續3分鐘的通話。夏普工程師在發布會上明確說明:推出太陽能手機的環保是核心,而利用太陽能充電不過是其“附加”的功能而已,只能作為輔助應急手段。
手機光學充電,這項技術雖然還是是躺在日本富士通實驗室中一項無法應用于實踐的技術,但是這項技術還是有望在今后的某一天里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