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雖然被業界認定的智能穿戴元年,但是什么東西才算是真正的智能穿戴,我覺得至今依然是一個謎,至少個人不愿意承認現有的所謂“可穿戴設備“這個詞。它具體會是什么形態有待我們來年再想辦法解開。
此時此刻,我覺得可以毫無爭議地說,于公于私,2013年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元年。我們從兩年前開始做智能手表,熬過了默默無聞、無人問津、以及被人忽視的第一年。而從今年開始,突如其來的紅火讓我們成了風口浪尖的公司。與此同時,不到一年的功夫,智能可穿戴從被大部分人熱捧到被部分人唱衰,潮起潮落又風云再起,就像坐在過山車上,沒有良好的心態,還真經不起折騰。
實話說,可穿戴科技行業在這一年沒有特別的突破,但是不能否認其發展依然極為迅猛,至少為來年的爆發奠定了各項基礎。我有一些朋友,也算是科技圈見過世面的幾位,一直都不怎么看好智能可穿戴領域,至少不認為它們將會是科技發展的下一波潮流。這一年以來我跟他們進行多次溝通,加上在自家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不斷碰到壁壘,我也一度對這個行業以及自己的產品方向有所懷疑。
然而出于大家意料的是,這一年以來,社會各界、行業各個領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等都被這股風所帶到,一股作氣般地蜂擁而至,讓也許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這種情況跟電視劇《亮劍》的一個情節非常相似:獨立團李云龍調用一個團的兵力攻打一座城池,從理論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等待他們的應該是久攻不下最后導致腹背受敵的狀況。幸運的是正因為他們打的熱火朝天,旁觀的兩位好友團長不甘讓其獨吞戰功,或著說不愿意看到好友身陷絕境,紛紛加入戰團。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友軍的國軍部隊看大勢在望,迅速跟進,最終讓李云龍贏下了這不可能的戰役。或許這只是個故事,但它和現在的可穿戴行業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也簡單的概述一下:
由于GoogleGlass的推出,加上蘋果公司的幾張概念圖以及幾項專*申請的曝光,讓有些人開始關注可穿戴領域的創業,這當中包括我們inWatch。我們曾經因為產業鏈上下游的限制、元器件的匱乏、創新受到的阻擾、加上對方向不明確,一度想放棄。而Pebble在Kickstarter上的熱賣終于拉開了可穿戴科技發展戰役的序幕,也讓我們看到了曙光。
上游供應商、元器件生產到最后產品的裝配構成的整條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整個元器件市場的活躍性和可選擇性,從一開始的匱乏到完全隨心的定制,讓產品創新的過程變得非常喜人。其實一個行業的發展和普及程度,其供應鏈是很重要的參考標準。好比說越是受歡迎的車,它的零部件就越容易買到一樣。今年年初,我們研發inWatchOne的時候發現,無論在元器件還是工藝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這一現象在我們現在研發inWatch后續系列產品的時候有了很大的改變,主要體現在:
一、芯片廠商從無處可尋到紛至沓來。ARM、MTK、博通等上游公司紛紛開始關心可穿戴,都認為可穿戴領域將是科技發展的下一波;而Intel,博通這樣的老牌大公司因為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落后,想通過可穿戴領域來個彎道超車,于是他們率先開始進入了這個領域。后跟進的MTK、高通也在逐步加大了力度。比如說我們inWatch作為一家創業企業,并不是MTK的license用戶,卻獲得MTK總部的拜訪以及技術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