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將要面臨機器人帶來的“下崗”威脅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此擔憂。
美國媒體近日盤點了2013年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的八個途徑。文章指出,快遞業、快餐業、服裝銷售、超市、運輸業、農場、電子產品生產和低技術含量的實驗室工作由于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而成為2013年的過時工種。
實際上,除上述職業外,一些危險的工作在將來也完全可以交給智能機器人。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地震救災活動中,就有不少軍用機器人沖到了救援前線,如蛇形機器人、輪滑式機器人、呼吸探測機器人、無敵機器蟑螂等。這些機器人可以深入到各種危險地帶和救援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探測生命跡象,進行救援活動。
此外,機器人在設備潔凈方面也有極大的用武之地。比如捷克一家公司早在2011年就推出過一款名叫Jetty的視覺引導機器人,它能對空調系統進行清理和檢查。即使是極難清理的死角,它處理起來也是游刃有余。
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在西方國家發展勢頭強勁,它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同樣引人注目。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預測,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
智能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地介入到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隨著機器人的不斷“擴張”,如何看待人和自動化的機器人之間的關系成了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
不可否認,大批機器人在眾多行業里大顯神通的確可能會搶食人類的工作機會,但從另一方面看,正是由于機器人的分擔,人類也得以免于從事危險和單調重復的差事。這樣一來,或許我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專注于人類本身的價值。我們并不需要與機器人為敵,而要順勢而動,與機器人“并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