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昔日的光芒變成了眾多銀行心頭的陰影。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的債權銀行近日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該公司破產重整申請。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目前有6.08億元債權已經到期,無錫尚德公司沒有能力清償。
根據尚德披露的2012年一季報,當期實現營業凈收入4.095億美元,同比下滑53%,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收益則為虧損1.33億美元。從當期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來看,截至2012年3月底,尚德電力的總負債達到35.754億美元,其中包括短期借款15.746億美元,應付賬款為5.799億美元,長期銀行借款為1.312億美元,可轉債為5.578億美元。在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電力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1.64%。而同期的現金流量表則顯示,截至2012年3月末,尚德電力所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僅為4.737億美元。
盡管尚德破產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選擇,但巨額銀行貸款面臨風險,暴露出銀行業管理上的嚴重問題。曾幾何時,在光伏產業概念化炒作下,銀行蜂擁而至,為尚德提供巨額貸款,可以說,從這一刻起風險就已經預埋。數據顯示,2005年末,尚德電力銀行貸款僅0.56億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億美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較多。
尚德能夠輕易從銀行獲得貸款,如此充足的現金流也引發了尚德的盲目擴張。同時,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尚德破產,暴露出政府主導產業發展模式,以GDP為綱“標尺競爭”的惡果。
尚德破產了,除了一地雞毛的悲劇,還有不堪收拾的銀行悲劇,這無疑敲響了商業銀行的風險警鐘。銀行業應高度重視各種潛在的信貸風險,尤其是對新興產業扶持,應準確預測企業發展前景,絕不能被企業的“沖動”所綁架,加強企業市場前景和風險預測,實現信貸投放穩妥可靠。
作為產能過剩的犧牲品,尚德的命運應該給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敲響警鐘。希望商業銀行和監管層能夠警惕,正視銀行業風險防范與發展模式轉變,銀行業過去一味追求大客戶的粗放發展模式應盡快轉變。“重大輕小”一直是各商業銀行貸款的不二選擇,大型企業成為各商業銀行競相追逐的對象,而對于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則少人問津。中小企業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更有利于商業銀行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定位,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