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居民身邊實實在在的新能源。日前,濟南市歷下區燕子山社區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成為省城首家采用光伏發電技術的社區。小小的光伏板為社區帶來了哪些變化?辦公用光伏電是否穩定可靠?居民居家能否用上光伏電……帶著這些問題,6月22日,記者實地探訪“光伏社區”。
老社區用上新能源
如果不是樓體南側安裝的一圈藍黑色的光伏板,這棟深處燕子山小區內部的居委會辦公樓和其他辦公樓沒有不同。今年5月中旬,該社區居委會在辦公樓外安裝了36塊、總面積為18平方米的光伏板。每月可發電900度左右,夏季陽光強、日照時間長時還能達到1200度。“居委會辦公用電基本在每月1000度左右,”燕子山社區居委會主任于永峰介紹說,因此這棟3層小樓基本實現了辦公用電的自給自足。
“絲毫感覺不到現在用的是光伏電。”指著辦公室里的電腦、照明燈以及整套的辦公電器,居委會副主任張敏說,光伏電與傳統能源供電一樣穩定,并且無噪聲、無污染,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可以說是理想的電源供應。自從項目投運以來,不僅引得小區居民駐足觀看,濟南多家社區居委會也前來學習取經。
“燕子山社區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光伏社區了。”于永峰介紹,自去年開始,社區啟動光伏發電工程建設。前兩期工程分別對社區中心公園進行太陽能補光建設、居委會辦公照明改造、新增了社區太陽能路燈和草坪燈。目前,這些工程已全部完工,包括社區中心公園、公共道路、51棟居民樓的樓道和庭院近2000盞照明燈已經全部采用了光伏發電技術,第三期針對小區內居民樓的樓道燈改造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9月將全部完工。光伏,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高科技詞語,而是已經真真切切走近居民身邊,燕子山社區這個已近30年的老社區也因此煥發出勃勃的“綠色”生機。
一年省下20多萬
“以前小區沒有燈,公園晚上漆黑一片,都不敢出門遛彎。”燕子山社區的老住戶郭保亭說,現在光伏燈讓小區里晚上也亮了起來,自己天天晚上帶著孫子在公園玩耍,舒心愜意。
入夜,走進燕子山社區,12組路燈、12盞地燈、27盞長廊壁燈、10盞草坪燈將社區裝扮得靜謐流瀾,星光點點。“光伏板所發的電力全部儲存在蓄電池內。”于永峰介紹,正常情況下一塊充滿電的蓄電池可供一盞11瓦的燈使用40小時,只要每周有一天是晴天,光伏路燈蓄積的電能就可支持一周的晚間照明需求。
光伏電的應用讓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也為社區的服務管理者帶來了實打實的效益。據了解,每年社區的光伏系統可為社區輸送電量20萬千瓦時,按照目前工業用電1.1元/千瓦時的價格計算,每年能節省費用22萬元,工程所耗費的資金5年左右就可以全部回籠。以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板25年的使用壽命,這套系統共可為社區節省經費550多萬元。
居民熱情遭高成本“降溫”
“經濟賬要算,但更重要的,還是光伏系統帶來的生態賬。”于永峰說,這一系統建成后每年可減少使用標準煤8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噸,減少煙塵排放1.36噸,對于這個擁有1萬多常住人口以及多所學校的社區來說更具有示范效應。
在記者對社區居民的隨即采訪中,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對這套光伏系統表示肯定,有幾位居民希望自家也能安裝光伏板,讓家中的電腦、冰箱、空調用上綠色電能。然而在得知家庭光伏發電站1萬—3萬元左右的投資以及10年左右的回收期后都打了退堂鼓。
“當下住房更新換代速度快,如果維持10年左右的投資回收期,住戶很有可能已經搬家無法享受投資回報。”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營銷總監劉建力表示,這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式的盈利模式對于民間的光伏熱情無異是種抑制,也讓光伏電止步在了居民家門外。因此必須縮短回報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光伏發電價格補貼。業界普遍預計,將于年內頒布的光伏發電上網價格補貼政策會提高到每度0.5元左右,直接使投資回報期縮短為6年左右,這也讓居民看到了光伏發電環保又能盈利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