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至今的200年,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極大推動了人類工業化的進程,但化石能源的價格攀升、環境污染加劇、全球變暖使世界開始思考如何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引發熱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或許給出了一種選擇。
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預言,在互聯網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基礎上出現的分散式合作的新經濟模式將重塑世界。屆時,通過對地球生物圈中隨處可見的能源的開發利用,回歸自然。
里夫金認為,新經濟模式將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分散;二是合作。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經濟模式下,能源會將像信息一樣,由你我在家里、工廠、辦公室生產,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所有人共享。但由于對創新驅動的需求,多個維度的合作聯動將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包括在產學研領域的縱向合作,以及跨產業的橫向合作。
中國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在工業基礎、重點產業擁有重大機遇,如果能夠把握新經濟模式下精髓——聯動合作,將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跑者。
聯動導向未來
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對有限傳統能源的爭奪導致了現有的競爭關系,而在以新能源體系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下,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取之不盡,將引導傳統的競爭關系逐步向合作聯動關系轉換,借此形成支撐自身發展的源動力。
而聯動合作的類型將主要有兩種:產學研縱向聯動、跨產業橫向聯動。
學校、科研機構、產業貫通了研究、開發、生產三個環節,對于經濟發增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要建立可再生能源、能源分散式生產、間歇式能源存儲、能源互聯網建設以及交通工具燃料動力轉換在內的五大支柱,不僅技術創新尤為重要,同時也亟待縮短技術創新與產業化之間的距離,縮短由實驗室到客戶的距離,產學研的深度合作極為迫切。
在實現縱向的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加強產學研聯動的同時,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必須越來越多地趨向于橫向的產業聯動。
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的跨產業結合之際發生的,這次也不會例外。里夫金預言:當今互聯網技術和能源技術的發展、結合將再度打破行業壁壘,使分散式合作的新經濟模式成為可能。
引用專家的話便是“人人開發能源、人人控制能源、人人享有能源、人人獲益能源,人人成為能源的主人”,橫向與縱向的合作使整個社會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當這個整體成型,第三次工業革命便將呼之欲出。然而,雖然許多國家看到了未來的前景,卻都處于籌備階段,包括錯失前兩次工業革命的中國。因此在同一起跑線上,有著獨特優勢的中國將迎來最有希望的一次領先機遇。
中國的新機會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作者指出,“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取代歐盟在某些特定技術領域中的領先地位,因為中國已經將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支柱產業單獨立項并著手建設”。
其實,中國的發展早就超過了里夫金的預測,他所描寫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場景,將在中國青島中德生態園現身。
中德生態園中,在新奧集團的泛能網,西門子的智能電網等多項技術的統籌下,多種可再生能源將通過能源采集點收集,并通過智能網絡進行分配,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的高效發展。每一個建筑既用能,又產能,最終的園區萬元GDP能耗將控制在0.23噸標煤,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如此卓越的數據指標,源于包括有關部門、企業在內的橫向與縱向聯動所形成的巨大合作網:既有中德兩國合力推進項目,展開國家聯動,當地有關部門與新奧、中國通用技術咨詢、SBA等企業在能源、產業、道路等方面的規劃及建設展開的政企聯動;也有園區與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動,更有以新奧和西門子合作建設中德生態園智能電網建設為代表的跨產業聯動。
不僅如此,中德生態園這張合作網上的眾多結點也都是產學研橫向與跨產業縱向聯動的成果,其中運用在中德生態園中的泛能網便是典型代表。
作為中德生態園能源規劃的制訂,新奧的泛能網技術基于系統能效理論,通過能源生產、儲運、應用與回收循環四環節能量的梯級利用、時空優化,以達到系統能效最大化。
泛能網的出現,是能源技術與IT智能技術再度結合的成果;而多年來,新奧通過產學研聯動,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泛能網成為能源企業通過產學研聯動,而后與信息技術企業展開橫向跨產業合作的成功案例。
目前,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已經意識到能源變革的來臨,開始加重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學研聯動和跨產業聯合。將來,這些“中國力量”將共同扮演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角色。
雖然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但這些力量仍需擴散。將來,松散的經濟形式之下,借助互聯網與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產業、主體的聯系必須愈加密切,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現里夫金說的“中國將不會完全理解所有項目連接起來形成整體互動系統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抓住領先的良機,逐漸擺脫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困局,投身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藍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