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中國是煤電大國,而煤電的產生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調查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3%—0.04%,而燃煤電廠所排放的煙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10%—15%。燃煤電廠是二氧化碳集中排放源。碳捕捉技術能夠有效將發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出來加以利用,實現減排。有關媒體最近在華能北京熱電廠參觀了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項目,目睹了廢氣中的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的過程。
在項目現場看到,這個碳捕集項目包括捕集和精制兩大區域,整個露天區域管道縱橫,其中兩座分別用于吸收和再生二氧化碳的“高塔”十分顯眼。技術人員介紹,這套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的運行原理是利用堿性的乙醇胺溶液與酸性的二氧化碳發生可逆反應,即在40攝氏度左右時乙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水溶性鹽,從而將二氧化碳與煙氣分離;而當溫度升至110攝氏度左右時發生逆向反應,二氧化碳又被解析出來,從而釋放出二氧化碳。最終經過提純等工藝,二氧化碳的純度可以達到99.99%,滿足多項檢測要求后,可做食品級使用。
據了解,該工程是中國首個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裝置,也是國際上規模較大的項目,于2008年投產。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000噸,形成日產12噸的規模。這些達到食品級使用標準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可樂、啤酒等,還可以用于工業上的焊接。技術人員現場用二氧化碳制作了一袋干冰,記者隔著袋子摸上去十分冰涼,很快有工作人員提醒謹防凍傷,而將干冰放入水中后則會出現氣霧繚繞的現象。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如果把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回來,再用于其他地方,就避免了為了使用而重新生產二氧化碳,因此不生產本身就是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過,目前碳捕捉的成本十分高昂,能耗高更是缺陷之一。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也仍然是處在示范及研發階段,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據韓曉平介紹,除了碳捕捉外,目前二氧化碳的利用方式還有幾種,一是直接的氣體利用。二氧化碳在工業上用途廣泛,除用于制汽水外,還可用于煉鋼、化工、消防、醫療。二是把二氧化碳重新變回成一些材料,如做成碳材料。三是生物法。利用藻類“吃”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的特性,培育出一些藻類,將“吃”完二氧化碳的水藻煉成碳氫化合物,制成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
韓曉平說,目前二氧化碳一些新的利用方式,利用效益并不好,不少應用還處在研發階段,成本非常大,因此必須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贊助,單靠企業自身效益很難實現。現在看來,生物法等未來還是較有潛力的。如果能夠大規模生產并降低成本,人類向生物時代又邁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