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記者日前獲悉,新一批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簡稱“裝備業重點企業”)補充候選名單進行公示,東莞盈拓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此次候補名單唯一入選企業。目前,我市已經認定40家裝備業重點企業,若此次盈拓科技成功被認定,則裝備業重點企業的總數將達41家,自2005年首次認定以來,歷經4次認定(含此次)后,裝備業重點企業的數量翻了一番多。
今年開展了兩次認定
記者日前獲悉,我市開展了新一輪的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東莞盈拓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此次候補名單唯一入選企業,進入公示階段。在今年2月下旬,我市公示認定了40家2012年度的裝備業重點企業。記者了解到,根據《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規定,對于被認定的企業進行動態管理,其認定資格有效期為3年,到期后,需要企業提交重新認定的材料。此前,我市分別在2005、2008和2012年底進行了3次組織認定,并分別在次年初進行公示。
事實上,隨著東莞裝備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裝備業重點企業”中。記者在分析名單時發現,2005年,我市遴選了20家,2008年遴選了35家,2012年遴選認定了40家。若加上此次補充認定的1家,則2012年至今共認定了41家,是2005年首次認定時的2倍還多1家。
記者留意到,今年2月的認定,把企業分為7大類型,其中包括: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2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8家),專用設備制造業(11家),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4家),通用設備制造業(3家),金屬制品業(1家)和儀器儀表制造業(1家)。
多家知名企業落選
記者分析名單發現,在今年2月認定的40家和此次擬認定的1家企業與過去兩次認定的企業變動比較大,“新鮮面孔”多達20家。
其中,勁勝精密組件、五星太陽能、康菱動力科技、宜安科技、正業科技等東莞上市公司和后備上市企業等“新勢力”入圍。
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有不少老面孔在此輪認定中落選。其中不乏金翔電器設備、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等比較知名或曾經在東莞產業界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企業能否入選原因有多方面。根據《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要求企業“具備合法的企業營業執照,有規范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管理制度,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銀行信用等級A級以上;申報前一年企業總資產規模1億元及以上,主導產品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及以上,年創稅利200萬元及以上”等條件限制外,還需要企業主動申請。此次有部分企業沒有主動提交申請認定材料,因而變動的面孔比較多。
此外,還有企業代表向記者透露:“企業的發展,關鍵要靠自身的努力。且準備申報材料是個很麻煩的事情,申請認定后未必就能夠馬上有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企業,因而沒有申請。”
(來源:互聯網)
今年開展了兩次認定
記者日前獲悉,我市開展了新一輪的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東莞盈拓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此次候補名單唯一入選企業,進入公示階段。在今年2月下旬,我市公示認定了40家2012年度的裝備業重點企業。記者了解到,根據《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規定,對于被認定的企業進行動態管理,其認定資格有效期為3年,到期后,需要企業提交重新認定的材料。此前,我市分別在2005、2008和2012年底進行了3次組織認定,并分別在次年初進行公示。
事實上,隨著東莞裝備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裝備業重點企業”中。記者在分析名單時發現,2005年,我市遴選了20家,2008年遴選了35家,2012年遴選認定了40家。若加上此次補充認定的1家,則2012年至今共認定了41家,是2005年首次認定時的2倍還多1家。
記者留意到,今年2月的認定,把企業分為7大類型,其中包括: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2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8家),專用設備制造業(11家),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4家),通用設備制造業(3家),金屬制品業(1家)和儀器儀表制造業(1家)。
多家知名企業落選
記者分析名單發現,在今年2月認定的40家和此次擬認定的1家企業與過去兩次認定的企業變動比較大,“新鮮面孔”多達20家。
其中,勁勝精密組件、五星太陽能、康菱動力科技、宜安科技、正業科技等東莞上市公司和后備上市企業等“新勢力”入圍。
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有不少老面孔在此輪認定中落選。其中不乏金翔電器設備、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等比較知名或曾經在東莞產業界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企業能否入選原因有多方面。根據《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要求企業“具備合法的企業營業執照,有規范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管理制度,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銀行信用等級A級以上;申報前一年企業總資產規模1億元及以上,主導產品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及以上,年創稅利200萬元及以上”等條件限制外,還需要企業主動申請。此次有部分企業沒有主動提交申請認定材料,因而變動的面孔比較多。
此外,還有企業代表向記者透露:“企業的發展,關鍵要靠自身的努力。且準備申報材料是個很麻煩的事情,申請認定后未必就能夠馬上有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企業,因而沒有申請。”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