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13.7億元,共補貼各類機械44.7萬臺,有20多萬戶農民受益,為全省糧食生產“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機化裝備水平持續優化升級
截至2012年底,山東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24億千瓦,比上年增加2.7%,農機總值超過748億元,增加6.5%。農機裝備總量進一步提升,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拖拉機總數達到250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發展到47.7萬臺,增幅超過小型拖拉機4.5個百分點,聯合收割機21.5萬臺,各類配套機具達到420萬臺套,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3%、6.9%、3.3%。花生、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機械和畜牧、水產、林果和農產品加工機械也都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大型、新型、高性能、聯合作業機械快速發展、配套機械協調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村各業機械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
農機化生產水平持續穩步增長
在補貼實施中,該省堅持突出重點、補大限小、扶強扶優的原則,把玉米收獲、保護性耕作和經濟作物機械列為補貼重點,使農機化生產水平進一步往縱向深化,往橫向延伸。當年該省糧食機械化程度達到90%,小麥機收率超過了97%,小麥、玉米機播率突破95%,玉米收獲機械6年來平均每年新增近萬臺,發展到8.47萬臺,玉米機收率達到81%,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了玉米收獲機械化和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花生機收率突破50%,薯類機收率達到40%,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達30%以上,“三辣”蔬菜等環節的機械化也都有了一定發展。全省農機化生產從產中不斷向產前、產后發展,覆蓋了農業、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等行業,農機化綜合生產水平達到了78.3%。
農機化效益水平持續全面提升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購機熱情,拉動了農機消費需求,促進了農機化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是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惠及農民近20萬戶,平均每個村莊有2.5戶農民得到了補貼,農機補貼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通過購機補貼,不僅降低了農民的購機成本,而且拓寬了農民的致富渠道。全年實現農機化總收入470億元,農機化為農民人均實現收入650多元,在全省農民人均收入中的貢獻率保持在7%以上。
二是拉動了農村需求,推動了農機工業快速發展。2012年,補貼政策直接帶動農民購機投入達40億元,為農機工業的平穩較快增長創造了條件,全省農機工業總產值占全國農機工業總產值的一半,繼續走在全國農機工業發展的前列。
現代農業建設和新農村發展活力增強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山東省對農機合作社等農機生產經營服務組織給予重點傾斜、優先補貼,極大促進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新興農機生產經營服務組織的發展。2012年全省農機合作社數量超過4300多個,成為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新生力量,推動了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農業節本增效和土地規模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建立,為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