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熔盛重工)主席兼執行總裁陳強在出席股東會后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首季,是熔盛重工經營最困難的日子,不過公司業務正趨于穩定,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而明年會更勝今年。
陳強的發言讓人聯想到張志熔的辭職。去年11月,張志熔突然辭去熔盛重工所有職務。“船王”的告別,給業內留下深刻印象,更引來眾多揣測,陳強能否力挽狂瀾?熔盛重工將走向何方?
而在陳強看來,和馬云、史玉柱一樣,張志熔的退出,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
首季雖虧損4900萬元但訂單數已遠超去年全年
今年第一季度,熔盛重工虧損4900萬元。中國第一民營造船企業的這一數據令人沮喪。
不過陳強指出,熔盛重工的海工和造船業務訂單已經遠遠超過2012年全年的數字。他預計,全球船價已到底位,沒有進一步下跌的機會,因此公司今年下半年將會比上半年好,而明年會更勝今年。
陳強透露,熔盛重工目前在海工方面已有2個訂單獲確認,價值3.6億美元;另有2個待生效訂單,一旦被確認其金額約為3.6億美元;連同去年3個待生效訂單,公司目前共持有5個待生效訂單。
至于造船業務方面,陳強指出,若目前手頭上的訂單被確認,將遠超去年的兩艘船。去年該公司船舶交付量為392.9萬噸,海工和造船業務的收益為1.7億美元。陳強認為,目前公司訂單情況不錯,料今年可以持平或超過去年。
另外,國家將推出船舶產業優惠政策,對于熔盛重工而言,無疑是個重大利好消息。據陳強透露,他也有列席相關會議,他相信政策會加大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支持,而這正是熔盛重工未來的發展方向。據他了解,相關政策目前正不斷修改,預料以研發補貼為主,并會于這幾個月會出臺。
職業經理人“掌舵”“大船”漸行漸穩
熔盛重工的海工和造船業務訂單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數字,這一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
2012年,熔盛經過了一個“多事之秋”。2012年7月,在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交易中,張志熔名下的一家香港公司通過買賣尼克森股票83萬股,浮盈逾700萬美元。張志熔因此被美國證監會指為“操縱內幕交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8月,熔盛重工在重組發動機制造商全柴動力的收官階段突然宣布放棄,最終因投資機構的起訴而遭到證監會的調查。這也成為中國A股市場首例要約收購違約案。
這家曾創造世界造船業速度奇跡、擁有中國最大單體造船工廠的明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2年11月26日,心力交瘁的張志熔突然宣布辭去其在熔盛重工的所有職務。僅僅過去2個月,張志熔退得更為徹底。今年1月24日,張志熔將名下18.43%的熔盛重工股份分別轉讓給陳強和父親張德璜。張志熔持有熔盛重工的股權占比則由47.75%驟降至29.32%,但仍為單一最大股東。
張志熔辭職,職業經理人陳強“上位”,熔盛能度過難關嗎?業內人士都在思考。
事實上,在熔盛重工內部,一直由陳強負責管理具體業務。但在此時被任命為公司董事局主席,多少有些“臨危受命”的意味。他不僅要面對國內船舶市場繼續低迷、銷售額下降等不利環境,同時又要繼續開拓海洋工程、工程機械等新業務。
然而事實證明,作為職業經理人,陳強將熔盛重工管理得很好。而張志熔的放權,也是個明智之舉。
陳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透露:“目前張志熔并不干涉公司具體的業務,不僅他不干涉,最近他還召開了一個家族會議,要求家族其他成員也不要干涉。”
告別昔日“船王”,“大船”并沒有“拋錨”。在陳強這個新“船長”的“掌舵”下,熔盛重工這艘“大船”已漸行漸穩。
行業不景氣熔盛仍面臨考驗
相比半年前,熔盛重工的狀況已大有好轉。但面對不景氣的行業形勢,熔盛重工仍面臨重重考驗。
去年,中國造船業遭受重創,江浙一帶陸續傳出多起中小造船公司破產倒閉事件,全行業普遍面臨“訂單銳減、價格跳水”的困境。“2012年40%的船企零訂單,3000多家船企中很多面臨破產。雖然市場已經跌到低谷,但至少還要有一到兩年的療傷期。”陳強曾向媒體透露。
熔盛重工的情況也不樂觀。目前,熔盛重工正加大力量向高利潤率的海工業務轉型,去年已在新加坡設立了子公司及研發中心。但轉型海工“不容易”,熔盛重工在為中海油建造一艘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后,在海工領域并無太多斬獲。
更嚴峻的考驗是,熔盛重工能否獲得資金的支持。造船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訂單到了,企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資金組織。對于許多造船企業來說,大訂單是“喜人的煩惱”。因為,這些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建造大船。過去幾年,熔盛重工從各類銀行拿到的授信和票據總額在500億元以上,現在行業形勢不好,熔盛重工從銀行借貸的壓力也增大許多。
業內專家認為,盡管面臨重重考驗,熔盛重工仍將繼續發展。中國組織發展專家陳義佳指出,熔盛重工將伴隨中國造船業的好轉,成為中國最好的造船企業。他的理由是,熔盛重工在過去十年凝聚和培養了中國造船業一流的人才,并且給予了一流的待遇;具備國營造船企業所沒有的靈活機制,市場是熔盛重工最擅長的領域;具有造船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資源船塢,一旦形勢好轉,能造出其他企業所不能造出的船。
(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