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近期,在關于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管控的研討中,有專家提出在中央提出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前提下,是否應該將審批權力完全下放?在此,以石墨為例,結合國內外的供需情況、產業發展態勢,談談在戰略性礦產方面應該如何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由于礦產資源賦存的不平衡性,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全立足國內以滿足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要,到境外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是獲得短缺礦產的一個重要途經,重視自己短缺的關鍵性礦產并早作應對,適時彌補則是有遠見的策略。2010年,歐盟委員會在研究全球46種礦產的基礎上,將14種礦產確定為關鍵性礦產原材料,其中有9種主要產自中國(銻、螢石、鍺、石墨、稀土、鎢、鎵、銦、鎂);美國蘭德公司于2013年發布了《關鍵和戰略性礦產威脅美國制造業的報告》,同樣確定了14種最需要的關鍵戰略性礦產原材料,定義為難以獲得的戰略性礦產,其中有11種主要來自中國(稀土、鎢、鍺、石墨、螢石、銻、銦、重晶石、釩、鎵、鎂)。
我國對于戰略性礦產、重要優勢礦產和嚴重短缺礦產至今未見國家層面的戰略決策,既沒有明確的戰略性礦產名錄,也缺少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中國已完全“淪為”一個礦物原料供應國。
石墨資源優勢和產業弱勢
石墨分為晶質石墨(鱗片狀)和隱晶質石墨(粉狀),一直是導熱、光伏、儲能、核電、石墨烯鋰電池、航天等不可或缺的基本原材料。最近,特斯拉、豐田、通用等電動汽車紛紛亮相,鋰電池的充電時間和續航里程是決定新能源汽車是否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據專家測算,一百萬輛鋰離子電動汽車至少需要電池級石墨5萬~6萬噸,需磷片石墨15萬至18萬噸。
全球石墨儲量的77.5%位于中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2013年全球天然石墨產量為119萬噸,其中中國生產81萬噸,占全球產量的68%,位居全球首位,歐盟95%的石墨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天然石墨的最大供應國,但我國大量出口的優質磷片石墨原料價格為每噸3000~5000元人民幣,經國外提純加工再進口中國,價格則躍升為每噸10萬到20萬元人民幣。
發達國家在石墨深加工技術上遙遙領先并且進行技術封鎖,加之我國一直忽視非金屬礦業發展,致使我國石墨產業發展滯后,基本上處于產業鏈中的原料供應者地位。我國石墨企業1000多家,長期處于小、散、亂,能耗高,污染重,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雙低的局面,企業之間在低端產品的產量、價格上展開惡性競爭,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高科技人才嚴重匱乏,產品產業鏈短,企業規模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的不合理狀況亟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