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昨日能源局官網消息,能源局9月22日在京召開首都大氣污染防治能源措施落實會議,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等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了重大能源保障項目任務書。
吳新雄說,近期能源局將把細化《北京大氣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落實相關任務及重大項目:
一是增加天然氣供應。建設陜京輸氣系統、大唐煤制氣管道、長慶氣田增產、天津LNG、內蒙古和山西煤制氣、華北地下儲氣庫群等13個重大項目。
二是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實施中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中石油華北石化、大港石化等4個煉廠質量升級工程。
三是增加東部地區外來電力供應。在內蒙古、山西等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大型坑口煤電基地,進一步擴大向北京輸電規模,目前已落實8個項目。
四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張家口、承德、烏蘭察布、錫盟等風電基地建設,在北京市大型樓宇、工業園區和開發區,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以及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等分布式能源,目前已落實10個項目。
針對第三個“工作重點”,一位業內人士說,從內蒙古等地方往北京輸送煤電,相當于增加了二氧化碳在中國的排放總量。遠距離輸電的過程勢必導致大量的輸變電損失,其損失大約有10%。“也就是說,原來需要燒100噸煤,現在則需要燒110噸。”他說。
另一方面,這位業內人士解釋說,由于遠距離輸電需要附架線路,每公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鋼鐵,而鋼鐵本身就是高耗能產業。“這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他說,“更為關鍵的是,現在京津地區大氣污染的主因被籠統地歸于汽車尾氣的排放,但事實并非那么簡單。”
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燒煤發電是使用煤炭最為清潔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把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至于火電廠排放的煙塵和有害物質,目前標準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為何中國的火電廠常常被指責是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最重要的原因是監管被忽視了。監管被忽視導致這些火電廠的排放遠遠超出了國家的標準。”這位業內人士說,“這是一個有關部門執法不到位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說,未來燃煤發電的發展空間不大,2015年煤炭消費將達到峰值。“總體來看,未來電力的增長趨于緩慢,”姜克雋說,“加上新能源的不斷發展,煤電已經沒有空間。”
此次簽訂的第一批《首都大氣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項目任務書》涉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大唐集團負責的天然氣、煉廠、火電、風電等23個重大項目。與此同時,能源局對輸電通道項目進行了規劃安排,初步確定了錫盟-北京東-山東、蒙西-天津等輸電通道項目,并對項目建設任務和目標進度提出要求。
吳新雄還稱,能源局將建立對口聯系北京及周邊省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由有關司分別對口負責落實能源保障方案相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