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產(chǎn)銷規(guī)模越來越龐大的時候,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仍然束縛在1萬多輛的“箍桶”內(nèi)。之所以稱為箍桶,是因為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本來可以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卻因為政策因素被束縛住了手腳。
第一個障礙就是試點障礙。
中國電動車市場最大的一個政策特點就是試點補貼。2009年,中國提出“十城千輛”工程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試點。示范試點包括了25個分布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城市。
或許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以試點城市作為典型,然后可以總結(jié)經(jīng)驗繼續(xù)在全國普及。但是,試點最大的一個弊病就是,電動車市場被政府通過行政方式嚴格劃定了市場大小的邊界。即中國的電動車買賣交易只能在政府規(guī)定的試點城市才能進行,在其它城市的消費者是不會購買電動車的,因為全國試點城市以外的消費者拿不到中央與政府的兩極補貼。按照最新的國家有關(guān)部門出臺的規(guī)定,一輛純電動車的補貼資金有多達五六萬元人民幣。如果沒有財政資金的支持,又有多少人會有積極性購買電動車呢?
在試點政策的框架下,全國市場一下子變成了局部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的產(chǎn)銷規(guī)模本來是世界第一,但是在這種被政策壓縮到只能在25個城市范圍內(nèi)的局部市場,又有多大的電動車的容量呢?
從最新一輪的國家電動車市場的政策來看,盡管將試點示范范圍拓展到了更多的城市之中,但是只要是試點,就不是全國市場。
另外,試點政策的另外一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是,政府在指定試點城市的過程中,如何能夠保證試點城市擁有最大量的電動車潛在的消費者。
第二個障礙是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是老生常談,但是越老生常談的事情,越不容易解決。汽車作為完全的市場消費品,本來應(yīng)該能夠?qū)崿F(xiàn)自由交易,自由流通。但是,電動車卻與自由不沾邊。
地方保護主義見不得陽光,不僅是國家有關(guān)部門知道,即使是實施地方保護的那些地方政府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過,在最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中,地方保護主義第一次堂而皇之地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當國家有關(guān)部門的政策要求每一個試點城市,必須要給予外地品牌至少30%的市場份額時,地方政府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實施另外70%的地方保護主義了。
而地方實施保護主義有百害而無一利。地方保護主義不僅僅限制了市場的自由競爭,阻礙了優(yōu)秀汽車企業(yè)進入到每一個市場的權(quán)利,而且還強制剝奪了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品牌選擇的自由。
即使地方希望通過保護主義來扶持的地方汽車企業(yè),也不會因為單純政策的保護獲得核心競爭力。反而,這種地方保護讓當?shù)氐钠嚻髽I(yè)喪失了創(chuàng)新機能與主動性。企業(yè)不僅僅不會因為政府的保護而成長,還有可能會因為地方保護而被嬌慣得垮掉。
因此,既然所有人都知道地方保護的負面影響,那么不妨將政策再放得開一些,完全打破地方保護的限制,讓市場成為真正自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