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后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可能會統一各地方政府的補貼,改變各地補貼額度不一、各自為政的狀況。
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2013年兩會之后,國內新能源汽車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日前有消息人士稱,國家四部委(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和科技部)正在調研各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針對國內新能源車的新補貼政策目前正在制定中,預計在今年兩會之后正式出臺,并試圖破解困擾新能源車發展的地方保護色彩。
實際上,由于此前各地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不對外地車企開放,因此引發了業界關于打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地方保護的廣泛討論。不過,想要在短期內打破區域政府各自為政的現實并不容易,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依舊任重道遠。
地方魔咒
據了解,此次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修訂,主要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各試點城市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有消息稱,相關部門正在考慮“平衡地方補貼,以改變各自為政、破除保護主義”等新的補貼模式。
實際上,早在2010年5月,國家相關部門就出臺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補助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插電式混動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
而在中央補貼之外,各試點城市也都在近幾年推出了補貼細則。比如,深圳在國家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對雙模電動車追加3萬元補貼,對純電動汽車追加6萬元補貼;上海則規定純電動乘用車補助4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補助3萬元/輛;北京的補貼方案則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每輛最高補助5萬元,純電動汽車每輛最高補助6萬元。
不過,盡管中央和地方上有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卻并未因此而獲得太大發展。來自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僅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純電動汽車1137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416輛)。而據2012年7月份國家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其擬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累計銷售要達到50萬輛,2020年達到500萬輛。很顯然,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況看,中國的新能源車銷售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
究其原因,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完全到位的因素之外,各試點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現“地方政府只補貼當地企業”的現實,也是造成目前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停滯尷尬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比亞迪一位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比亞迪生產的電動車目前只能在深圳銷售時才能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由此導致的問題是,想要在其他試點城市推廣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就不得不在當地找建廠以實現“本地化”生產。“要求地方政府補貼外地車企,從地方政府的角度考慮確實不太現實。”上述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