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與化工原料摻雜在熔爐中,逐漸融化成無數個玻璃瓶。在位于羅村的華興玻璃總部,預算1.4億元的清潔能源設備改造工程正在進行中。董秘羅金昆看著地圖說:“佛山已經是全國產區環保最嚴格的地方之一。”
寫字樓內坐滿了研發經營團隊,以涂裝行業精細化學品起家的企業卻不在佛山生產。在位于桂城的廣東科富科技,科技專員馮艷菁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讓訪客明白,這家企業不是精細化學品生產商,而是涂裝系統方案服務商,“我們贏在服務。”
在2007年以陶瓷為重心的制造業整治后,佛山在2014年進入了另一場覆蓋面更廣的環保戰爭中。在更嚴格的環保要求成為基本規則后,一條企業增長路上的紅線強硬現身。從隱藏在村居平房里的小作坊,到產能排行世界前列的工廠,全都面臨同一個生存考驗:用力跳過紅線,或者說再見。
價值1.4億的“紅線跳躍”
羅金昆說,燒天然氣最大的影響不是一次性投入,更深遠的變化是,天然氣會使其生產成本上漲10%左右。已經學會在環保規則下生存的華興,今年的銷售增長預計將保持在15%—20%左右,這是其承受環保成本的基礎。
從9月10日晚開始的5天里,很多佛山老板備感煎熬。來自新華網的監督報道引發了佛山執法的高峰,5天內202家企業被關停。此后佛山市又公布了38個需整治的重點排污單位,含多家上市企業,這意味著佛山不會因稅收等原因,對大企業保持寬容。
自2014年來,佛山不斷刷新著環保執法的紀錄。南方日報記者獨家獲得的消息稱,佛山前八月立案處理企業1048宗,罰款金額達2400萬元,立案企業和罰款金額分別同比增長81.52%和188.96%。
一些并未違規排污的龍頭企業,也面臨全新要求。“我們在全國很多地方有生產基地,現在來看,以佛山的環保要求最嚴格。”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羅金昆說,“陶瓷、鋁型材、日用玻璃都是曾為佛山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的行業,現在都面臨很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