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著一個包從深圳寶安機場下飛機,走出機場,天是那么藍、白云那么低、空氣那么潮,仰頭望天,對這個城市,對公司、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和生活、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園,發現是個荒涼而偏僻的地方,不過倒很安靜,上學的幾年中,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我似乎有點喜歡這種安靜、荒涼、在他鄉的感覺。現在想想,經過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靈真是麻木得可以了。那時候的心里,好像時時有些什么沒有著落的東西在激蕩,但又說不出來,只有在聽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時,才發現多有深處的共鳴以至落淚。
由于沒趕上大批應屆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個人來到科技園1號樓的,干凈整潔的大樓,很帥很靚的保安和前臺,進進出出精神飽滿的員工,讓人的心情為之一振。象沒頭蒼蠅一樣亂走了一會后,一位人力資源的大姐,很職業、熱情、耐心的告訴了我入職手續如何辦理,并安排我當晚在粵海門華為之家臨時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舉目無親的異鄉讓人倍感親切,至今記得。
來深圳、來華為當時確實是一種機緣,96年華為名氣并不響,特別是在行業之外,偶爾一次我在同學家里看到一張華為人報,有幾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勁寫的歐洲考察心得,講歐洲一個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種全球化運作戰略、能力和氣度。一篇是唐東風寫的被評為杰出員工受表彰后的感想。還有一篇名頭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識產權處”,當時被這個名頭嚇了一跳。文中講到華為當年研發累計投入1.8億人民幣,更讓我嚇一個跟斗。我想當時清華大學一年科研經費也就1億多點,這家公司什么來頭,花的科研投入比清華還多?當時就有了興趣。
快畢業的時候,連連受挫,找工作跟當年大部分同學一樣,希望留北京,但連續被聯想、方正、科海、衛通等當時大名鼎鼎的公司錄取后又告知要交幾萬塊錢才能解決戶口問題之后,想到了還有華為這樣一家公司,給人力資源部寄了一份簡歷。沒幾天,一個深圳的電話,說某年某月某日有個副總裁來北京,面試一下。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跑過去了,是公司原副總胡紅衛,他基本上沒有問我什么問題,到是介紹了一下華為的情況,然后把人力資源經理田景琦叫了過來,當場就給了我一個“錄取通知函”和入職操作指導。我一肚子犯嘀咕,這是不是一家騙子公司?怎么這樣就算面試通過了?連工資有多少都沒有機會問。之后一直到報到前,都有點懷疑,幸好有個本科的同學,在華為工作過,在向他咨詢后了解到公司還是實實在在有的,才下了決心過來。總的說來,就是被一張華為人報“騙”來的。
就這樣懵懵懂懂到了華為,一開始新員工培訓,紀律嚴明、嚴格,班車不會多等半分鐘,之后是部門培訓,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之后到了工作崗位上,給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統管理員兼DBA,雖然以前也搞過一些大系統,如兼職做過印度人的大型銀行軟件客戶化開發,但見到我們的ALPHA8200和我們的軟件ORACLE,心里還是激動不已。IT的發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術與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沒有體會了。
那時比較落后,很多人也沒有機會接觸這種當時很先進的系統。我見到我們居然有2G巨大內存的“超級服務器”當時實在是佩服不已,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員而自豪,又為自己將來能不能玩轉它而焦慮。我師傅王忠寧見到我就撂給我一本書《ORALCEADMINISTRATOR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書,愣是一周之內從頭到尾看完并寫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和一大堆不懂的問題,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書。
當時正好是公司ERP上線沒多久,業務正在推行,系統極不穩定,每天的并發程序有一半是跑錯的,系統還會動不動CRASH。我看完一本書后,在剛剛成為OneBookMan時,問題單就來了,有一個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時候跑得出來,有時候跑不出來。說實話,那時候對ERP、ORALCE、操作系統一切幾乎還是一頭霧水,而問題卻已經傳過來了,只好硬著頭皮,摸索了好半天,終于明白了有一批數據在倒的時候,系統準出錯。
幾萬條數據,一條條試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試,完全手工動作,笨拙、費時、費力,做了幾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飯都錯過了,終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條數據,而后發現是數據超長而數據庫定義的長度不夠并且校驗程序有BUG沒校驗出來。經過又返回去重復驗證,證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確的。當時真是心中大喜,幾乎在完全不懂系統、不懂這個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處理的邏輯、不懂數據庫的設計的情況下,把這個BUG定位出來并交回給ORACLE處理了。
這是我上班后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至今我對這個問題本身還并不明白,呵呵。這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工作和讀書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決問題的,是要產生結果和輸出的。不管怎么樣,能找到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有好的輸出結果那就是成功。讀書才追求的是慢慢讀,讀懂為止。
那時的系統,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業務高速發展,業務也不斷推行,系統的負荷越來越高,但系統卻不是經常宕機,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水平不行體力補,大家兢兢業業背負責任,闖過種種難關,終于還是挺過來了。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點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線崩潰。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業,為什么倒起來那么快了。現代的組織,經常是高度復雜的組織,就象生物一樣,低等的蚯蚓斷成兩段,照樣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個小小的洞可能得斃命。高度復雜的組織,就象人體一樣,內部小小一塊地方如果出關鍵問題了,組織可能崩潰。要保證不崩潰只有兩條路:1)組織本身的設計和流程的設計高度科學、冗余和足夠的制度性反應機制,這是西方國家的強項,他們的公司歷一百年不倒,是有強大的內在因素的。2)依靠組織內每一個最小單元的高度的負責、警覺。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強調第一種能力的培養,但我們天生缺少這樣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種能力變得十分重要,雖然這不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