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上,工作人員演示搭載熱成像雙光譜云臺的四足機器人爬樓梯巡檢。新華社記者 王 翔攝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為應對勞工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現狀與食客們對“無接觸服務”的偏好,韓國餐飲界大量引入服務型機器人代替人工傳菜。韓國機器人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餐館運營著約5000臺服務型機器人,其中70%以上的在用服務型機器人由中國制造商生產。
據日本《日經亞洲》報道,中國服務型機器人制造商正在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2016年創立的普渡科技公司2022年收入達到1億美元。總部位于上海的擎朗智能科技公司目前也在準備加快海外擴張步伐。截至2022年底,擎朗售出約3.5萬臺機器人產品,其中近1萬臺是跨境銷售。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服務型機器人產業規模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據統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產業保持穩定增長,服務型機器人產量353萬套,同比增長9.6%。
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出臺多項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今年初,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服務型機器人是機器人產品中一個重要品類,可以替代人類完成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提高消費者生活品質,同時降低人工勞動投入。根據具體需求,服務型機器人可以實現自主運行,僅需最少的人為干預,或者可以由人類操作員遠程操作。部分服務型機器人可以與人類進行直接或間接互動,通常具備傳感器、攝像頭等部件,以感知和響應周邊環境,并與人類用戶互動。更加高級的服務型機器人配備可操作的機械臂,可進行拾取物品、開門等需要與周邊物體進行物理接觸的工作。
服務型機器人可以在各種領域和場景中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于餐飲業、醫療保健、酒店業、樓宇服務、物流行業等,可以執行如迎賓、送餐、配送、清潔、醫療協助等各種任務。
當前,中國研發生產的服務型機器人主要包含送餐、清潔、醫療等多種類型。國內市場整體呈現積極態勢,國產化率高,技術水平日益提高。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在人工智能的語音理解、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較大突破。
中國服務型機器人制造商正加速拓展全球市場。國際數據公司(IDC)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受機器人市場滲透率較低、人工成本高、海外銷售產品利潤更高等因素影響,“出海”成為2022年大多數廠商的重要業務增長點,很多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已與中國市場收入持平甚至顯著高于中國市場收入。2022年,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廠商“出海”收入近2億美元,同比增長103.4%。普渡科技、高仙自動化、擎朗智能等國內商用服務機器人頭部廠商,在“出海”方面收入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中國研發生產的服務型機器人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技術、價格、服務3個方面。在技術上,中國相對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服務型機器人上得到應用,穩定性、智能化水平較高。在價格上,中國擁有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相關產業鏈,機器人性價比更高。在服務上,中國制造商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目前,中國服務型機器人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不斷增長的國內和國際需求、儲備豐富的人力資源市場、中國制造業的基礎和產業鏈優勢、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為國產服務型機器人發展提供機遇。與此同時,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國服務型機器人制造商需要不斷提高技術和創新能力,關注中外生活習慣等文化差異,遵守各國法規和標準,提供優秀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持續優化產業鏈,保持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
未來,人形機器人是服務型機器人的主流發展方向之一。人形機器人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場景,使服務型機器人從專用轉向通用。對制造商來說,加強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并降低成本,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受訪專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 焦子元 汪 瑩采訪整理)
原標題:中國服務型機器人熱銷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