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加快先進計算、工業網絡、工業芯片、工業智能、工業模型、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技術攻關。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前不久發布《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報告》。《報告》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2年,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8100萬臺(套)。工業APP數量已超過60萬個。2022年“雙跨”平臺增加至28家,新增72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戰略性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兩年多來,工信部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覆蓋31個省份和40個行業,服務企業超過25萬家,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始終堅持需求導向,融合應用不斷向縱深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已覆蓋眾多國民經濟大類,形成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應用模式。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作用日益彰顯。”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介紹,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成長,一方面源于傳統制造企業基因。例如,家電制造業的海爾卡奧斯,工程機械行業的徐工漢云,鋼鐵行業的寶信軟件等。此類平臺的優勢在于工業知識、機理、經驗沉淀更豐富,對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理解更充分。另一方面源于信息通信企業基因。如浪潮云洲、中電互聯。此類平臺的優勢體現在具備ICT行業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服務制造業場景的信息和通信設備生產運維能力相對較強,通過構建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底座,形成產品價值優勢。
AGV車輛自動傳送物料、RGV車輛協助工序轉換,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座5400平方米生產車間,如今只需要39名工作人員就能完成日常生產。據介紹,公司依托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數字化車間,通過安裝聲、光、電等傳感器,實現設備與人的互聯互通,建立了更加科學、規范、標準的全流程管理體系。
“通過浪潮云洲賦能,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27%,產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車間綜合運營成本降低了17%。”公司生產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說,去年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數字化改造,當年綜合效益增加533萬元,今年自產產值的目標是去年的兩倍,達到3.8億元。
今年一季度,工信部發布了5G工廠、工業互聯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等218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一批應用實踐樣板,帶動工廠、園區加快數字化轉型。目前,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了1.2萬億元,同期增長15.5%。
“5G是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又是5G規模化應用的主陣地,兩者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技術的應用價值。”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介紹,公司打造8500多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了超過2000個5G工廠項目,覆蓋20個應用場景。在廣東,中國聯通與美的合作共建5G智慧工廠,5G亞米級融合定位智能倉儲完成商用落地,削減了30%的物流庫存;在重慶,5G LAN(局域網)、云化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技術應用于長安汽車5G車間,實現柔性生產,節省30%的維護費用。
“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步入快車道,但要實現規模化應用必須進一步下沉工業現場,深入核心生產環節。”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表示,還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工控系統及設備暴露等風險逐步擴大,針對老舊設備更新升級難等建設現狀,市場迫切需要懂工業制造的安全服務商和產品提供商。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同樣認為,激發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活力關鍵在于以需求為牽引,要分業施策引導傳統產業做好數字化轉型“必答題”,運用工業互聯網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把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大企業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鏈式轉型,促進工業互聯網從“有用”向“有效”提升。同時,要加強政策引導,統籌推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先進計算、工業網絡、工業芯片、工業智能、工業模型、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技術攻關。提升端、網、邊、云、用的產業供給水平,加速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與個性技術整合創新。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產學研用金各方協同努力。要通過市場化、多元化社會融資,以資本為紐帶聚集人才、技術、數據等各類要素資源,才能推動企業間要素協同,支持平臺企業持續擴大規模、釋放活力。”魯春叢表示,深化IT(信息技術)和OT(運營技術)融合發展,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攻方向,工業數字化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做好打團體戰、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記者 李芃達)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前不久發布《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報告》。《報告》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2年,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8100萬臺(套)。工業APP數量已超過60萬個。2022年“雙跨”平臺增加至28家,新增72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戰略性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兩年多來,工信部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覆蓋31個省份和40個行業,服務企業超過25萬家,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始終堅持需求導向,融合應用不斷向縱深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已覆蓋眾多國民經濟大類,形成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應用模式。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作用日益彰顯。”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介紹,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成長,一方面源于傳統制造企業基因。例如,家電制造業的海爾卡奧斯,工程機械行業的徐工漢云,鋼鐵行業的寶信軟件等。此類平臺的優勢在于工業知識、機理、經驗沉淀更豐富,對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理解更充分。另一方面源于信息通信企業基因。如浪潮云洲、中電互聯。此類平臺的優勢體現在具備ICT行業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服務制造業場景的信息和通信設備生產運維能力相對較強,通過構建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底座,形成產品價值優勢。
AGV車輛自動傳送物料、RGV車輛協助工序轉換,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座5400平方米生產車間,如今只需要39名工作人員就能完成日常生產。據介紹,公司依托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數字化車間,通過安裝聲、光、電等傳感器,實現設備與人的互聯互通,建立了更加科學、規范、標準的全流程管理體系。
“通過浪潮云洲賦能,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27%,產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車間綜合運營成本降低了17%。”公司生產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說,去年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數字化改造,當年綜合效益增加533萬元,今年自產產值的目標是去年的兩倍,達到3.8億元。
今年一季度,工信部發布了5G工廠、工業互聯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等218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一批應用實踐樣板,帶動工廠、園區加快數字化轉型。目前,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了1.2萬億元,同期增長15.5%。
“5G是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又是5G規模化應用的主陣地,兩者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技術的應用價值。”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介紹,公司打造8500多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了超過2000個5G工廠項目,覆蓋20個應用場景。在廣東,中國聯通與美的合作共建5G智慧工廠,5G亞米級融合定位智能倉儲完成商用落地,削減了30%的物流庫存;在重慶,5G LAN(局域網)、云化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技術應用于長安汽車5G車間,實現柔性生產,節省30%的維護費用。
“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步入快車道,但要實現規模化應用必須進一步下沉工業現場,深入核心生產環節。”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表示,還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工控系統及設備暴露等風險逐步擴大,針對老舊設備更新升級難等建設現狀,市場迫切需要懂工業制造的安全服務商和產品提供商。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同樣認為,激發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活力關鍵在于以需求為牽引,要分業施策引導傳統產業做好數字化轉型“必答題”,運用工業互聯網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把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大企業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鏈式轉型,促進工業互聯網從“有用”向“有效”提升。同時,要加強政策引導,統籌推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先進計算、工業網絡、工業芯片、工業智能、工業模型、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技術攻關。提升端、網、邊、云、用的產業供給水平,加速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與個性技術整合創新。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產學研用金各方協同努力。要通過市場化、多元化社會融資,以資本為紐帶聚集人才、技術、數據等各類要素資源,才能推動企業間要素協同,支持平臺企業持續擴大規模、釋放活力。”魯春叢表示,深化IT(信息技術)和OT(運營技術)融合發展,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攻方向,工業數字化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做好打團體戰、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記者 李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