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當前,數量眾多的石化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仍顯不足,石化化工企業對數字化工廠建設普遍存在“認識”誤區。
李文軍:循序漸進推進石化行業智能制造 切忌一窩蜂大干快上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3月7日,2023中國(廣饒)數字經濟峰會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在東營市廣饒縣順利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助理、研究員李文軍以《石化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思考》為題作了專題報告。
當前,數量眾多的石化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仍顯不足,石化化工企業對數字化工廠建設普遍存在“認識”誤區。一些觀點認為“數字化工廠”投入產出比差,是錦上添花的技術,不愿在智能化方面投資。很多企業還停留于傳統的生產模式,沒能深刻認識到石化化工生產智能化變革對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大意義。一些觀點則認為建設“數字化工廠”屬于企業信息部門的事,與其他業務部分無關。更有一部分不考慮企業實際,一窩蜂式的發展智能制造。對此,李文軍表示,“石化化工行業整體制造水平還處于工業2.0走向工業3.0的階段,應強化石化化工制造基礎、循序漸進式的推進智能制造,不切實際的一味追求大干快上,將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李文軍坦言,石化化工智能制造基礎薄弱。工業強基是實現石化化工智能制造的關鍵,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化化工領域尚存在智能化基礎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石化化工高端裝備與自動化儀表發展水平較為薄弱。石化化工高端裝備、智能測量分析儀表、智能執行機構等大多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二次開發,產品部分技術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尚存在較大差距。第二,過程控制層智能化控制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精準的自動控制,是石化化工平穩、高效、安全生產的前提。目前國內石化化工企業大都采用人工經驗調整控制器參數,未能充分發揮PCS系統計算優勢,直接影響單元物料平衡和裝置優化的應用效果。第三,裝置及操作優化技術的長效應用和維護機制尚需探索。裝置級優化技術可有效改善收率、能耗等經濟指標,但在優化技術的長周期投用和維護方面與國外同行尚有明顯差距。第四,企業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亟待集成,大多數石化化工企業的生產計劃、調度、排產、操作監控、設備管理等數據共享和系統集成尚未實現。
李文軍分析,工業軟件產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應補短強基。在新時期制造強國戰略背景下,工業軟件成為優化制造與管理流程、變革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先進工業技術轉化暨溢出的直接動力。
針對存在“掐脖子”風險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應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和技術風多;重點面向CAD、CAE等軟件類別,針對三維幾何引擎、求解器等共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相關研究資源投入大、應用壁壘高,而產業收益低、技術差距明顯,使得行業用戶的投入信心不足,難以通過市場機制解決。
李文軍建議,應組織攻關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推進大型企業ERP國產化技術攻關,開展基于工業電子商務的集成創新技術應用研究。實現企業內部生產運營各環節和外部上下游企業的高效協同;開展儲運業務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研究,實現倉儲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任追溯的數字化物流體系。應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對石化工業進行改造和提升。要發展設備自愈調控技術、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行業大數據技術應用等。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3月7日,2023中國(廣饒)數字經濟峰會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在東營市廣饒縣順利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助理、研究員李文軍以《石化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思考》為題作了專題報告。
當前,數量眾多的石化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仍顯不足,石化化工企業對數字化工廠建設普遍存在“認識”誤區。一些觀點認為“數字化工廠”投入產出比差,是錦上添花的技術,不愿在智能化方面投資。很多企業還停留于傳統的生產模式,沒能深刻認識到石化化工生產智能化變革對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大意義。一些觀點則認為建設“數字化工廠”屬于企業信息部門的事,與其他業務部分無關。更有一部分不考慮企業實際,一窩蜂式的發展智能制造。對此,李文軍表示,“石化化工行業整體制造水平還處于工業2.0走向工業3.0的階段,應強化石化化工制造基礎、循序漸進式的推進智能制造,不切實際的一味追求大干快上,將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李文軍坦言,石化化工智能制造基礎薄弱。工業強基是實現石化化工智能制造的關鍵,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化化工領域尚存在智能化基礎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石化化工高端裝備與自動化儀表發展水平較為薄弱。石化化工高端裝備、智能測量分析儀表、智能執行機構等大多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二次開發,產品部分技術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尚存在較大差距。第二,過程控制層智能化控制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精準的自動控制,是石化化工平穩、高效、安全生產的前提。目前國內石化化工企業大都采用人工經驗調整控制器參數,未能充分發揮PCS系統計算優勢,直接影響單元物料平衡和裝置優化的應用效果。第三,裝置及操作優化技術的長效應用和維護機制尚需探索。裝置級優化技術可有效改善收率、能耗等經濟指標,但在優化技術的長周期投用和維護方面與國外同行尚有明顯差距。第四,企業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亟待集成,大多數石化化工企業的生產計劃、調度、排產、操作監控、設備管理等數據共享和系統集成尚未實現。
李文軍分析,工業軟件產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應補短強基。在新時期制造強國戰略背景下,工業軟件成為優化制造與管理流程、變革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先進工業技術轉化暨溢出的直接動力。
針對存在“掐脖子”風險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應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和技術風多;重點面向CAD、CAE等軟件類別,針對三維幾何引擎、求解器等共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相關研究資源投入大、應用壁壘高,而產業收益低、技術差距明顯,使得行業用戶的投入信心不足,難以通過市場機制解決。
李文軍建議,應組織攻關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推進大型企業ERP國產化技術攻關,開展基于工業電子商務的集成創新技術應用研究。實現企業內部生產運營各環節和外部上下游企業的高效協同;開展儲運業務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研究,實現倉儲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任追溯的數字化物流體系。應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對石化工業進行改造和提升。要發展設備自愈調控技術、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行業大數據技術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