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據有關機構統計,2021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300臺,比2012年增長約13倍。
機器人“出圈”,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最近,機器人“出圈”了。特別是電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機器人機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等“黑科技”,都讓人對機器人的魅力刮目相看。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機器人+”對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今后應怎樣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穿上外骨骼機器人,就像有了‘超能力’……”如今,在電影中走紅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從科幻走進現實,在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比如,康復類外骨骼機器人可以輔助病人行走、進行康復訓練等。
這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產業規?焖僭鲩L,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應用深度和廣度加速拓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成長壯大,工業機器人已在汽車、電子、機械等領域普遍應用,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十幾年來,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從機器人本體、零部件,到集成應用,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宋曉剛說,機器人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設備。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我國制造業規模大、門類齊全,我國正加快邁向制造強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專家認為,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勢行業,帶動技術突破、迭代升級產品、提升產業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
2.“機器人+”應用潛力巨大
在北京朝陽區某商場,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問詢機器人正四處“走動”,為人們提供指路等服務;在廣東一家制造企業的總裝車間,上百臺工業機器人揮動著機械臂,有序進行汽車生產作業,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倉庫內,智能配送機器人按照各自的運行路線準確定位并搬運指定商品,雖然“身板兒”小,但干起活來能抵得上好幾個“壯勞力”。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極大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所長董凱介紹,作為生產工具,工業機器人已成為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快速提升。從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半導體等高端制造業,到家具、食品、建材、紡織、鑄造等傳統行業,工業機器人有效解決了精密加工難度大、招工難用工難以及惡劣環境高風險作業等行業痛點。
“作為生活幫手,以掃地機器人、烹飪機器人、陪伴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走入生活、走進家庭,在教育娛樂、清潔服務、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董凱說,作為特種裝備,特種機器人以高度的靈活性、機動性、適應性,應對復雜環境能力不斷增強,在應急救災、消防巡檢等急難險重任務以及空間探索、海洋資源勘查開采、極地科考等國家重大工程領域實現創新應用,已能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人工作業,幫助減輕工作負擔、保障健康安全。四足機器人、仿生魚等仿生機器人,可以完成復雜環境的巡檢、監測、勘探等多種任務。
董凱認為,“機器人+”應用潛力巨大。“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和生活工具將廣泛融入千行百業和人民生活,無處不在、無所不及。人與機器協同發展、和諧共生,將共同擘畫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智能圖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增進人民福祉發揮積極作用。
《方案》提出,面向社會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需求,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需求,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
專家表示,機器人創新發展改變了人類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但不是為了替代人,而是更好地服務于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推進“機器人+”應用與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3.拓展機器人應用深度和廣度
如今,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將機器人作為搶占科技產業競爭的前沿和焦點,加緊謀劃布局。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美好生活新圖景,迫切需要新興產業和技術的強力支撐。
在看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宋曉剛介紹,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目前我國機器人中高端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不高。對此,要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占領更多市場。行業、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以應用來拉動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加強供需對接,鼓勵在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更多采用國產機器人,加快把潛在市場變成真正的市場需求。
“要大力創新,拓展機器人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加快機器人產業技術和產品迭代的步伐,推動產業更快發展。”宋曉剛說。
在董凱看來,當前,機器人產業高質量供給對需求的引領和創造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仍存在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需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發力,高水平推進“機器人+”應用。推動成立“機器人+”應用協同推進方陣,統籌各部門政策、資金、資源支持機器人創新應用。鼓勵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深挖機器人成熟、新興和潛在應用場景。
“鼓勵產用協同提升機器人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董凱建議,支持用戶單位參與機器人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推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協同攻關和成果轉化的“一條龍”合作機制,支持產用共建創新載體。組織產需精準對接,加快成熟場景普及推廣,加大新興領域產品創新,做強細分領域特色應用,在解決“有沒有”問題的基礎上大力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以需求變化引領機器人供給體系和結構升級。
《方案》明確,到2025年,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力夯實產業基礎、積極拓展行業應用、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劉坤)
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據有關機構統計,2021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300臺,比2012年增長約13倍。
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規?焖僭鲩L,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2020年機器人 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1.2萬臺(套)。
(劉坤整理)
【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最近,機器人“出圈”了。特別是電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機器人機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等“黑科技”,都讓人對機器人的魅力刮目相看。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機器人+”對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今后應怎樣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穿上外骨骼機器人,就像有了‘超能力’……”如今,在電影中走紅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從科幻走進現實,在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比如,康復類外骨骼機器人可以輔助病人行走、進行康復訓練等。
這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產業規?焖僭鲩L,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應用深度和廣度加速拓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成長壯大,工業機器人已在汽車、電子、機械等領域普遍應用,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十幾年來,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從機器人本體、零部件,到集成應用,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宋曉剛說,機器人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設備。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我國制造業規模大、門類齊全,我國正加快邁向制造強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專家認為,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勢行業,帶動技術突破、迭代升級產品、提升產業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
2.“機器人+”應用潛力巨大
在北京朝陽區某商場,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問詢機器人正四處“走動”,為人們提供指路等服務;在廣東一家制造企業的總裝車間,上百臺工業機器人揮動著機械臂,有序進行汽車生產作業,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倉庫內,智能配送機器人按照各自的運行路線準確定位并搬運指定商品,雖然“身板兒”小,但干起活來能抵得上好幾個“壯勞力”。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極大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所長董凱介紹,作為生產工具,工業機器人已成為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快速提升。從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半導體等高端制造業,到家具、食品、建材、紡織、鑄造等傳統行業,工業機器人有效解決了精密加工難度大、招工難用工難以及惡劣環境高風險作業等行業痛點。
“作為生活幫手,以掃地機器人、烹飪機器人、陪伴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走入生活、走進家庭,在教育娛樂、清潔服務、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董凱說,作為特種裝備,特種機器人以高度的靈活性、機動性、適應性,應對復雜環境能力不斷增強,在應急救災、消防巡檢等急難險重任務以及空間探索、海洋資源勘查開采、極地科考等國家重大工程領域實現創新應用,已能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人工作業,幫助減輕工作負擔、保障健康安全。四足機器人、仿生魚等仿生機器人,可以完成復雜環境的巡檢、監測、勘探等多種任務。
董凱認為,“機器人+”應用潛力巨大。“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和生活工具將廣泛融入千行百業和人民生活,無處不在、無所不及。人與機器協同發展、和諧共生,將共同擘畫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智能圖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增進人民福祉發揮積極作用。
《方案》提出,面向社會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需求,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需求,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
專家表示,機器人創新發展改變了人類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但不是為了替代人,而是更好地服務于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推進“機器人+”應用與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3.拓展機器人應用深度和廣度
如今,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將機器人作為搶占科技產業競爭的前沿和焦點,加緊謀劃布局。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美好生活新圖景,迫切需要新興產業和技術的強力支撐。
在看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宋曉剛介紹,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目前我國機器人中高端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不高。對此,要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占領更多市場。行業、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以應用來拉動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加強供需對接,鼓勵在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更多采用國產機器人,加快把潛在市場變成真正的市場需求。
“要大力創新,拓展機器人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加快機器人產業技術和產品迭代的步伐,推動產業更快發展。”宋曉剛說。
在董凱看來,當前,機器人產業高質量供給對需求的引領和創造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仍存在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需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發力,高水平推進“機器人+”應用。推動成立“機器人+”應用協同推進方陣,統籌各部門政策、資金、資源支持機器人創新應用。鼓勵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深挖機器人成熟、新興和潛在應用場景。
“鼓勵產用協同提升機器人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董凱建議,支持用戶單位參與機器人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推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協同攻關和成果轉化的“一條龍”合作機制,支持產用共建創新載體。組織產需精準對接,加快成熟場景普及推廣,加大新興領域產品創新,做強細分領域特色應用,在解決“有沒有”問題的基礎上大力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以需求變化引領機器人供給體系和結構升級。
《方案》明確,到2025年,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力夯實產業基礎、積極拓展行業應用、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劉坤)
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據有關機構統計,2021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300臺,比2012年增長約13倍。
2021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規?焖僭鲩L,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2020年機器人 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1.2萬臺(套)。
(劉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