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年伊始,不少返鄉過年的工人還沒復工。對生產訂單排得很滿的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來說,應對這種情況并不慌張。在這里,機器人
上汽乘用車智能工廠實景
新年伊始,不少返鄉過年的工人還沒復工。對生產訂單排得很滿的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來說,應對這種情況并不慌張。在這里,機器人“當家作主”,車身車間的477臺焊接機器人,可實現全自動依次拾取各個零部件進行組裝、焊接;總裝車間的機器人已經能夠準確找到不同車型對應的發動機,運送到生產線上,實現多款車型混合生產,平均每76秒1輛整車下線。
智能工廠是上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涉及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集成應用。上海正分級分類推動智能工廠建設,加快布局數字經濟新賽道。
形成智能工廠培育體系
“我們在上海臨港、南京浦口、鄭州經開、福建寧德都有工廠,春節放假安排都不一樣,但所有的生產計劃在一個后臺系統里都是互通互聯的,對復工情況我們早就‘心中有數’。”上汽乘用車信息系統總監楊敏介紹,“智能工廠”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套用任何模式,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
在臨港工廠,每一輛新車都要經歷30秒4000張特寫照片的考驗。通過17組相機同時對外飾零件拍照,系統能實時對在線車輛的所有外飾件裝配情況自動防錯與報警。臨港工廠建成了國內首個“黑燈工廠”無人車身車間示范生產線,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通過一系列數字化手段,上汽乘用車解決了用戶在疫情常態化下,看車、用車、修車、養車等環節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擾,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
今年,上海將按照金字塔結構,根據標桿性智能工廠引領、智能工廠示范、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推廣三個層級,形成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
機器人密度指數將發布
疫情防控常態化模式下,工業機器人、高度自動化生產線的需求被加速激發。“機器工人”與在滬員工協作生產,讓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從容。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83臺/萬名工人,高于全國246臺/萬名工人的平均水平。如果將這一指標對標全球來看,已經超越排名第四的德國(371臺/萬名工人)。
在嘉定的上海新時達,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正在批量生產和組裝“自己”。這家已成立20多年的上海本土企業,是上海自主品牌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公司。目前,旗下4家工廠都在建設數字工廠,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近千臺/萬名工人。
工業機器人密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動化生產程度,是經濟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參考。上海今年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發布機器人密度的城市。按照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6500億元,重點細分領域從國際跟跑、并跑轉向領跑。而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上海要在推動工業機器人升級、擴大服務(特種)機器人規模、突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三方面發力。今年是《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收官之年,專項行動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100家智能工廠,打造1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
202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規模保持全國第一。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平認為,這說明上海正在形成產業高端化的態勢,反映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而智能工廠的建設,將為上海工業的持續高質量增長帶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