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4日,左權電廠年累計發電量突破60億千瓦時,年累計利用小時超過5000小時,超全省統調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481小時,超同類型機組平均利用小時146小時,在山西省歷年新投機組中處于領先——對電廠來說,這意味著好的收益。
通道拓寬 提升機組利用效率
實際上,今年第一季度,左權電廠并沒有實現“開門紅”。1月,左權電廠實現了雙機投產。然而,受發電形勢及燃煤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電廠第一季度嚴重虧損。但到了11月,左權電廠已宣布新投機組在投產當年實現盈利。左權電廠在一份報告中提到,在虧損的大環境下,電廠想了不少辦法以實現扭虧為盈,其中提到了“特高壓”和“外送電量”。
在此之前,來自山西省電力公司的數據顯示,11月20日,山西電網日外送電量達到了1.0075億千瓦時,日外送電量首次突破億千瓦時大關。當日,山西省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外送電量為0.488億千瓦時,500千伏輸電線路送京津唐和河北南網電量為0.5195億千瓦時。
山西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山西省內用電需求增長乏力。同時,由于華中來水偏豐,國家電網公司對跨區交易進行優化。在此形勢下,山西省電力公司提前制定了第四季度特高壓南送電計劃安排,并積極聯系了國家電網公司華北分部和河北南網,隨時掌握京津唐電網和河北南網電力供需形勢,尋求短時交易契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日,山西電網日外送電量過億,為提高山西省內發電機組利用效率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山西已經看到“電力高速路”帶來的巨大收益,也因此對“電力高速路”的建設運營十分重視。根據山西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到2015年,山西將建成1億千瓦電力強省、實現外送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目標。山西省電力公司則表示,為助力山西省電力外送,將持續加大電網建設力度,至2017年具有晉東南、晉中、晉北3座特高壓變電站,形成4個特高壓外送通道,輸電能力達到45800兆瓦。到“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山西電網將建成以1000千伏特高壓為核心,500千伏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堅強智能電網。
電量外送 優化能源資源配置
受益的并不僅僅是左權電廠。對于山西省內各大產煤地來說,“電力高速路”拓寬了通道,意味著煤炭經濟或許可以打破“以運定產”的運輸瓶頸,對于缺乏煤炭資源的湖北來說,則意味著冬季保障發電或許不需要再“倒煤”。
特高壓輸電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顯著特點,在優化能源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山西是能源大省、電力大省,而華中又是全國的用電負荷中心,通過特高壓輸電不僅可以將山西能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提高電能經濟社會效益,還可以將華中富余水電供給華北,減少水庫棄水。
上述工作人員在介紹跨區交易優化時,向記者解釋了“南電北送”與“北電南送”:
受季節性來水影響,夏季華中電網水電電量較為富余,而冬季用電缺口較大。反之,冬季華北電網火電電量較為富余,夏季存在缺口。
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及其擴建工程投運以來,在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統一安排和科學調配下,主要開展冬季華北火電南送和夏季華中水電北送,實現了華北、華中兩大電網水火電資源的優勢互補,對解決電力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12日,通過這條拓寬了的“電力高速路”,山西向華中輸送電量累計72.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6.9億千瓦時,增長率為102.5%。而在6月13日至9月底,則通過這條線路南電北送向華北輸送電量26.07億千瓦時。
從10月29日起,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送電方式再次反轉為北電南送,當日8時,送電負荷達到120萬千瓦。記者在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經精心檢修后的特高壓線路運行狀態良好,隨著冬季華中電網用電負荷的持續攀升,將有望提前完成全年125億千瓦時的北電南送任務。
擴建背景
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是我國首個特高壓工程,于2006年8月獲得國家核準開工建設,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和建設,北起山西晉東南(長治)站,經河南南陽站,南至湖北荊門站,全線單回路架設,線路全長640千米。根據核準方案,該工程僅在兩端變電站各安裝了一組容量300萬千伏安的特高壓變壓器,最大輸電能力280萬千瓦。
2009年1月6日,這一工程建成投運,被譽為“電力高速路”,并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據統計,2011年,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在停運擴建近5個月的情況下,輸電交易70.6億千瓦時。華中電網全年接受外來電量216.18億千瓦時,相當于增加了1080萬噸的煤炭運量,有力緩解了運輸壓力,有效緩解了季節性缺電問題,減少了豐水期棄水,促進了節能減排,提升了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局部地區電力供應偏緊的態勢逐漸蔓延,2011年全國電力最大缺口約3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和南方電網。華中電網處于我國“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樞紐位置,但由于水電裝機比重高達43%,加上處于電煤運輸末端的區位劣勢,在輸電比重較小的環境下,華中地區常年在枯水期出現季節性電力供需緊張局面。2010年12月,華中電網最大限電776萬千瓦,2011年1月最大電力缺口1219萬千瓦。從2002年開始,湖北連續9年在枯水期采取限電措施,其中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連續限電43天,最高限電負荷293萬千瓦,總限電電量11.9億千瓦時;2010年年底最大限電負荷達191.9萬千瓦,最大日限電量達3434萬千瓦時。
為了充分發揮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輸電能力和特高壓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輸電的優勢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12月29日核準建設該工程的擴建工程。工程擴建后,晉東南、南陽、荊門三站均裝設兩組容量300萬千伏安的特高壓主變,線路裝設40%的串聯補償,具備了輸送500萬千瓦電力的能力。
特高壓效益
特高壓工程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實現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保障能源可持續供應,還能服務民生,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能源和電力制約難題。
在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電力市場交易信息中,公布了特高壓輸電交易電量及其影響。前三季度,國家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累計完成3841.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0%。其中,特高壓輸電交易電量227.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58%,占國家電力市場交易總量的5.92%。跨區跨省交易電量共完成4551.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67%。
據悉,受國民經濟增速下滑、水電出力大幅增加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電力及電煤需求增長明顯回落,電煤庫存高位運行,全國電煤供需總體平衡。同時,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水電來水較好,重點水電廠來水總體較常年同期偏豐兩成,較去年同期多五成,水電發電量大幅增長。特高壓工程大范圍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保障了水電等清潔能源可靠消納。
今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全面發揮大電網優勢及特高壓和其他跨區跨省輸電通道作用,科學規范組織電力交易,充分消納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富余水電,進一步提高了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水平。其中,四川外送最大電力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達到1110萬千瓦,截至9月底四川外送水電229.29億千瓦時(含二灘、官地電站外送),同比增長超過60%。7月以來,黃河流域出現歷史罕見來水,青海從購電省轉變為西北電網主要外送省。截至9月底,青海外送水電42.7億千瓦時,是去年的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