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加速發展
預計2013年,云計算、物聯網、無線通信、數字家庭、電子商務等領域技術創新和廣泛應用,將引發該領域的投資和消費增長熱潮。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正在出現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計算機、微電子、軟件、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泛在、智能和高可信方向發展,日益成為推動“新工業革命”的關鍵。高效聚光太陽能電池、大型并網風力發電、第四代核電、“水力壓裂”頁巖氣開采等技術正在快速突破,將引發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高性能、納米化、復合化和綠色化發展趨勢,促進新材料產業市場空間和應用范圍日益拓展。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的廣泛應用,正加快推動制造業邁向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時代。
(二)多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將加速各產業領域技術創新。伴隨著各領域技術群體突破的發展態勢,信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的交叉融合不斷加速。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材料技術的有機結合,使3D打印成為現實并逐步得到應用,將進一步提高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制造技術與材料技術相互促進,將大大縮小產品體積,提高產品技術集成度,優化產品功能,增強產品環保性能,還將進一步推動精密加工、機械電子、數控裝備等尖端領域不斷突破。信息技術、高性能碳纖材料等的廣泛應用,將引發航空、高端裝備等領域設計理念、生產制造、物流供應乃至商業模式的革命性變革。
(三)國家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2012年《“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專項規劃陸續出臺,中央財政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制定了新的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指導意見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得到不斷優化。預計2013年,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意見等將陸續出臺,節能惠民、十城萬盞、十城千輛、金太陽等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將持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面臨更為優化的發展環境,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四)重點產業領域將駛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預計2013年,云計算、物聯網、無線通信、數字家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廣泛應用,將引發智能終端、數字內容、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和消費增長熱潮。在國家政策和國內市場的強力帶動下,2013年新增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裝機容量有望實現快速增長。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其他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巨大的市場需求將帶動新材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預計產業規模增速將超過20%。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的關鍵技術研發與世界同步,隨著大規模產業化與應用問題的解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有望實現率先發展,預計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
重點省市迎來有利時機
2013年,重點省市將迎來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新興產業成為區域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一)各地方政府積極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區、市)出臺了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意見,福建、江西、重慶、貴州、陜西等省市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大部分省市都編制了若干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吉林、黑龍江、湖南、廣東、四川、甘肅等制定了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行動計劃或方案,遼寧和四川等制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共有24個省市設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其中,四川省專項資金規模達20億元,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等4省還出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預計2013年,各地資金支持力度至少會得到維持。
(二)部分省市成為引領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1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7850億元,年增速高于全市工業2.3個百分點;根據規劃,到2015年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15%。安徽省新興產業產值超4100億元,同比增長62.1%,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16個百分點;預計到2015年新興產業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到9948億元,預計2012年全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將達1.24萬億元。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產值從2005年的2.2億元快速提高到2011年的227.7億元,增長了103倍;根據規劃,到2015年將實現產值突破1000億元。
可以預見,在各方面政策資金和市場的大力推動下,2013年重點省市將迎來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成為引領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基礎環節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我國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市場,但冶煉類和分離類技術專*僅占世界的2.2%和2.3%。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部分新興產業領域在規模上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但依然面臨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裝備等基礎環節薄弱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
(一)關鍵核心技術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比如,風能裝機容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大型風機設計能力和關鍵部件的制造技術薄弱;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集成電路芯片、基礎軟件等主要依賴進口;我國長期以來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市場,但冶煉類和分離類技術專*僅占世界的2.2%和2.3%。
(二)基礎裝備、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保障能力不足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近年來,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發展迅速,但軸承、液壓件、密封件、數控系統及機床功能部件等基礎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徐工集團是全球工程機械前10強企業,但其高端產品的液壓、密封件仍依賴進口,成為“卡脖子”因素。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一是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截至2010年,我國在美國專*與商標局ICT累計專*授權占比僅為1.4%,包括核心芯片和高端芯片在內的半導體專*僅占0.9%。
二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產業化率較低。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平均80%的轉化率。
三是對基礎產業重視不夠。“重整機、輕配套”的傾向長期存在,對于基礎環節研發投入強度遠低于主機行業,導致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不足,難以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
要著力創新機制體制
政府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放寬市場準入,為各種資本有序進入和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當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心很大,但政府很難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市場引導和激勵作用隨之減弱。近年來,日本等國停止核電發展計劃,豐田、大眾等公司“叫停電動車”項目,美國、歐盟對我國光伏企業開展“雙反”調查等,給全球新興產業市場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受產品成熟度不夠、價格過高、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響,國內市場有效需求尚未根本啟動。比如,目前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一般在200公里左右,而內燃機汽車的持續行駛里程一般超過400公里,加之充電和維護系統目前都不完善,短期內推廣困難;又如,風電和太陽能的發電成本超過火電的2~3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相當于同類型內燃機汽車的2~5倍。此外,多數產業規劃對技術創新、生產制造等環節考慮較多,對于產業配套體系和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往往缺乏相應的統籌部署。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要充分依靠市場機制,同時注重發揮政府在應用示范、標準制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不確定性很高、社會效益很大的基礎研究乃至應用研究,政府可給予補貼或實施傾斜性政策,但這種資助一般應在“競爭前”階段,必須注意防止損害公平競爭。政府還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放寬市場準入,為各種資本有序進入和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對策建議
加大政策引導 資金扶持力度
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既面臨新一輪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加大、各地發展熱情高漲等有利條件,又同時存在著陷入投資驅動和規模擴張老路、基礎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政策扶持和市場主導未能有效結合等不利因素,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的需求將更為迫切。
第一,加強國家規劃布局,引導各省市形成特色優勢。
結合“十二五”各項規劃和重大專項工程的實施,積極引導各地根據產業基礎、科技實力和綜合優勢,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幾個重點領域作為突破口,著力突破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瓶頸制約,不斷完善產業配套條件,培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優勢的新興產業體系。在龍頭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突破、基礎能力提升、專有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與各省市的銜接和互動,進行統籌安排和合理部署,促進產業有序發展。
第二,注重增強各項扶持政策的持續性和普惠性。
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對于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基礎裝備、關鍵零部件、基礎原材料等關鍵環節,實行穩定、持續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幫扶。更多采取后補貼和補需方的方式,以免造成尋租和不公平競爭。加大財政對“競爭前”的基礎性、共性技術和重要科研基礎設施的支持。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技術開發風險基金,著力解決制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調動和保護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
第三,利用本土市場帶動技術突破和產業化。
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產業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示范應用。如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圍繞云計算、物聯網、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設立先行示范區,待時機成熟后向全國推廣。進一步落實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節能環保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市場,帶動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鼓勵各地研究實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各項有效措施,積極利用本地市場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第四,建立健全新興產業統計監測和行業分析體系。
在加快出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和統計體系的基礎上,健全并不斷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制度,認真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勢的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產業發展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加強知識產權、貿易政策、涉外法律、行業協會等方面的建設,加強對企業的信息引導,防范產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潛在風險,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第五,推進重點新興產業領域管理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間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資源稅費調節機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破除制約干支線和通用飛機等航空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體制障礙。
微觀點
@深圳市市長許勤: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們未來競爭力所在,是深圳經濟特區努力追尋的新目標。目前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使用較為普遍的是公共交通領域,深圳市的電動出租車也已經增至800輛。出租車天天在路上跑,從出租車著手減少排放很關鍵。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光伏產業的布局和發展不是靠補貼政策能夠解決的,要把握好光伏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鼓勵以企業為主的自主創新,開展相對自由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