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關于“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登記”的一紙聲明再次震動了中國光伏產業,盡管歐盟方面有官員聲明此舉與雙反調查無關,但登記的結果肯定會有助于其未來作出和執行格外嚴厲的雙反決策。
面對歐盟雙反威脅,我們采取“強硬”應對措施是一種不可排除的選擇,因為這樣做有助于通過讓對方付出一定代價而威懾企圖未來對我們實施保護主義措施的人。然而,單純依靠貿易報復措施并不能直接幫助國內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畢竟歐盟一直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也因為本土光伏產品的價格已經決定了國內市場基本上是國貨的天下,即使明確規定歐盟產品進不來,也擴大不了國貨已經很高的市場份額。既然如此,中國光伏產業如之奈何?
挖掘國內及新興市場機會
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當然是在保證貨款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產和出口步伐,盡可能趕在歐盟雙反措施之前把出口訂單生米煮成熟飯,我們的港口和海關也需要為此多多配合。事實上,去年9月份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后,近幾個月來我國光伏企業出口訂單和出口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以至于產業寒冬中出現了小陽春氣象,連前年虧損6.5545億美元、去年上半年虧損10.8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90%、一度深陷破產危機的賽維LDK也幾乎全面復工,去年11月22日卸任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彭小峰也于3月初復職。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下措施多管齊下:
首要任務無疑是啟動和擴大國內市場,幫助國內產業度過產業寒冬。中國光伏產業自形成之日就是高度出口導向的,2010年之前98%的光伏組件產品出口歐美市場,2011年這項比例仍然高達90%,而美歐又是最主要出口市場。在美歐相繼對中國光伏產業祭出“雙反”武器時,啟動內需就成為我們的必由之路;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廣大、國產光伏電池價格已經大幅度暴跌又給國內市場需求上升創造了條件。我國“十二五”計劃制定的光伏裝機量目標為22~25GW,今年年初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裝機量目標為10GW;既然2011年中國占全球實際GDP份額已達14.3%,與整個歐元區相等,而目前歐盟光伏市場為20GW,那么中國制定的今年裝機10GW、“十二五”期間達到22~25GW目標就并非虛無縹緲無從落實,而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只要成功啟動國內市場,美歐的“雙反”就不可能打垮中國光伏產業這個競爭對手。為此,光伏產業熱盼的產業政策配套細則應盡快完成頒布實施,為規范國內市場秩序,醞釀多時的《太陽能光伏行業準入條件》也應及時出臺。
其次是開辟歐美之外的出口市場,而新興市場光伏產品潛在和現實需求的增長為這項策略創造了實施條件。知名光伏市場研究機構NPDSolarbuzz的數據就顯示,在第四季5.3GW需求的拉動下,2012下半年亞太地區光伏產品需求預計比上年猛增80%;2013年亞太地區光伏市場需求有望增長至13.5GW,比2012年增長50%。而根據機電出口商會的數據,2012年全年我國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總額為11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1%,對東盟和非洲光伏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2.1%和10.9%。就總體而言,許多后發新興市場經濟體電力缺口巨大,但傳統火電站建設周期長,投資浩大,且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工人、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具備這些條件非一日之功。即使投產,電價也是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商業問題。即使采用相對簡便的辦法,居民小區、企業或店鋪自備柴油機發電,仍然處于高位的油價也使其運行成本居高不下,憑借設備價格已經大幅度下降、維護相對簡易、可分布式發電且因此不存在市電定價問題困擾等優勢,光伏發電存在較大潛在需求,我們的任務就是使這些潛在需求成為現實。
熬過嚴冬“走出去”別有洞天
第三項策略是“走出去”,在歐美和其他國家市場直接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帶動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在這方面,一些企業已經開創了比較成功的榜樣,江蘇聚能硅業有限公司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
該公司在歐洲市場上本來屬于后來者,只趕上了行業好時光的尾巴。在他們設立比利時辦公室、打入歐洲市場的2010年,歐盟各國開始逐步取消對光伏產品的補貼政策;市場飽和和補貼取消的壓力驅使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上展開了毀滅性的價格戰,光伏板價格由原來的2歐元/瓦特高峰跌落至0.5歐元/瓦特以下,原來的訂單銷售模式也變成了現貨銷售。在這樣的壓力下,聚能硅業沒有盲目一頭扎進這種自相殘殺的價格戰,而是獨辟蹊徑,在德國、意大利、希臘等國投資建設了多個太陽能小型電站,如此一舉四得:
一是電站采用自己公司的光伏板,從而帶動了本公司光伏產品出口,甚至還需要從其他同行那里采購,即使是已經運營的電站,也需要新光伏板用于維護。
二是電站可以為公司帶來長期持續的現金流和利潤。如聚能硅業意大利撒丁島光伏電站一期34兆瓦項目是歐洲最大溫室大棚屋頂太陽能電站,年發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2011年12月開工,2012年4月底就建成,6月25日同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簽訂長期供電合同,6月27日便成功并網發電,將中國效率帶到了這個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和政治困局的國家,有效緩解了意大利撒丁島奧利斯塔諾省的電力缺口,頗受當地居民和政府歡迎。在希臘,聚能硅業在建的115.9兆瓦光伏太陽能電站可望于2013年7月底前完工,運營后年發電量可達1.8億千瓦時,產值6500萬歐元,將成為中國企業在希臘最大直接投資項目之一。
三是由于電站填補了當地電力缺口,可以享受東道國政府補貼,從而降低了投資風險。
四是溫室大棚屋頂太陽能電站同時從事大棚農業,蔬菜就地銷售,又給公司增加了一筆收入。
依靠賣電收入、政府發電補貼、大棚農業收入三項,聚能硅業撒丁島光伏電站一期項目內部收益率預計將達18%以上。同時,由于電站不僅解決了當地供電缺口,而且使用了當地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電站投入運營之后也雇傭了一批工人和種菜的農民,該公司在東道國的公共關系相當和諧。
第四項策略是熬過市場寒冬、耐心等待不符合經濟規律的歐美雙反措施到期后難乎為繼。光伏產業最大競爭對手是傳統化石能源,近十年來全世界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得以勃興,最大驅動力量是新世紀頭十年的初級產品牛市,傳統化石能源價格持續暴漲,相應地,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是對光伏產業的最大威脅。而這一輪初級產品牛市已經終結,油價目前得以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中東動亂和伊朗核危機給投機資本提供了炒作題材,但這些炒作題材不可能永遠抵消基本面因素的力量,油價實際水平明顯下降的日子必將到來。如果說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國光伏企業很多能夠在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的話,那么,歐美光伏企業的低生產效率和高成本決定了它們絕大多數在未來幾年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環境下難以為繼,而這種競爭壓力它們無法靠貿易保護主義杜絕。
根據GTM研究(GTMResearch)報告的數據,歐洲、美國和日本光伏電池企業制造成本超過80美分/瓦,中國企業成本為58~68美分/瓦。盡管該報告估計未來3年內將有54家中國光伏企業破產或被兼并,貌似甚多;但同一份報告估算的全球光伏電池企業破產、被兼并者數是超過180家,中國企業破產家數占比例在30%以內,明顯低于中國光伏產業產能占全球全行業比重,實際上是從側面認定中國光伏企業在全行業嚴冬中生存能力更強。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歐盟最終對我們實施雙反,傳統化石能源下跌的熊市也可望在雙反期間替我們淘汰很大一批歐美競爭對手,這意味著競爭對手在減少,對于未來熬過市場寒冬的中國企業在雙反期滿后大展宏圖是有利的。
背景閱讀
歐盟委員會3月5日發布公告稱,歐盟將自3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進口登記。
公告稱,根據歐盟有關保護本國產業免受來自于非歐盟國家的傾銷與補貼進口的法規,歐盟將自3月6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厚度不超過400微米的光電池、晶片、電池板與組件實施自動登記。但電池板少于六塊的、可攜帶的充電裝置、薄膜光電產品以及永久性嵌入其他電氣產品中的光伏產品并不列入登記范圍。
公告稱,歐委會的調查小組已經掌握了初步證據證明從中國進口的上述產品對歐盟市場實施了傾銷與補貼,而調查發起方,即歐盟的相關企業也提供了基于生產全過程成本的光伏產品的正常價格,以及作為參照國的美國光伏產品的成本與價格。歐委會基于以上數據及其他材料,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登記制度。
根據調查程序,歐委會是在正式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后6個月啟動登記程序,此后歐委會將在6月5日前后公布對光伏傾銷案的初步裁決,在8月7日前后公布對補貼案的初步裁決,并在今年12月5~7日公布對這兩起案件的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