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風電產業扶持態度明確,國內風電行業風生水起,但相關領域人才的匱乏卻與之不相協調。2012年,在中國風電人才培養研討會上,西北工業大學的廖明夫教授著重提出:“到2020年中國風電人才缺口將在40萬人左右,其中高端人才占比高達40%,而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相關人才僅為2000多人,加上其他各層次的培訓也不超過5000人!
國內風電人才緊缺
通常情況下,風電人才包括風資源評估人員、研發人員、工程師、制造企業工人、運維人員等。目前國內開設風電專業的大學尚在少數,每年培養的風電人才也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特別是一些技術性更強的技術人才極度缺乏。華北電力大學風能與動力工程學科帶頭人田德教授說:“結合當今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速,中國風電人才還存在較大缺口,每年新增的風電人才需求超過1萬人,而高校培養的風電人才總數約為1000人,需要從相關專業調劑到風電崗位上。”
以資源評估專業為例,目前沒有具體的院校開設此類專業,在風電人才培養中尚屬空白,但事實上,資源評估工作卻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北京萊維塞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呼津華在接受采訪中說:“風資源評估是風電項目的關鍵。評估不準確,機組選址不當,能夠影響5%-10%的收益。而準確的評估能夠降低發電成本、增加收益。”然而當今社會沒有充分意識到評估師的重要性,企業對風資源的評估也不夠重視。
“本科學歷的員工在評估之前只接受了初級培訓,很難準確評估風資源分布。評估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加強! 呼津華說。萊維塞爾為評估人員提供培訓服務,但受到時間和成本的限制,培訓的深度不足。從業人員非常希望參加培訓,而由于企業內人手緊缺,無法做到讓員工脫產參加培訓。
“風資源評估的難點在于涉及知識很多,包括計算流體力學,邊界層氣象學,地理信息學。國內評估水平較弱,國外有時也未能準確測量風力。風電行業的前景廣闊,隨著風電的發展,對評估的準確度要求越來越高,對評估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評估人員要到現場工作,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現有的評估人員供不應求,需要創新性人才,還需要形成風資源評估體系! 呼津華說。
風電行業人才緊缺,記者對風電從業人員的待遇也進行深入了解。在瓜州中節能風電場工作的李師傅,原來是電機專業的學生,考慮到風電的廣闊前景,轉專業到了風能專業。目前,他對收入和待遇都比較滿意。他說:“目前工人的薪酬還是比較高的,福利待遇較好。”
同在瓜州工作的國投瓜州電場蘇經理,作為中層干部,薪資在當地很有競爭力。蘇經理介紹,近日28個新員工剛剛入職,多數都是風能專業的本科生,還有少數專科生。酒泉當地有一所高等職業學校,開設了電力專業,為風電場培養了不少工人。
盡管工資稍高,但工作也是異常辛苦的!耙粋99兆瓦的風電場一般需要40個運維人員。風電人員的工作很辛苦,工人基本是在離家幾百公里的風電場住5天,周末回家休息。在國網風電場進行電壓穿越實驗的小伙子,春節離家至今都沒有回過家,妻子懷孕了,他也無法回家。”蘇經理說。
企業成立大學儲備人才
“中國風電行業起步晚,行業規模較小,風電人才體系未建立!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人才培養是分層次的,既有高端研發人才,工程師,也有工人,制造企業工人,運維人員等!
秦海巖指出,風電場運維人員的培訓已迫在眉睫!爱斀耧L電場缺乏專業的運維人員,建設施工人員、吊裝人員和維修人員都是從相關行業過來的,由一般的技校培養。但風電有特殊性,近年來吊裝和調試過程中出現了人員傷亡等重大事故,主要是因為違規操作!鼻睾r說,“而違規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風機原理。吊裝涉及自然風,要注意什么風力下可以吊裝。安裝調試也存在安全問題,例如調試葉片應該順槳剎車。而如果調試的時候沒有順槳剎車,突然來了陣風,再加上沒有并網復合,就出現了飛車事故。”
現在主要是制造企業負責運維工作。而保修期后的運維工作由開發商負責。國外則是開發商負責開發投資,制造企業負責運維工作。我國風電行業未來還會有大發展,如此多的風機,需要大量的運維人員。運維人員的培養很關鍵。應該要加強安全培訓。培訓也要有針對性,不同企業的風機不同,控制策略和安全保護都不同。
“外國企業很重視培訓。維斯塔斯在順義區就有培訓中心,調試人員要經過培訓才能上風機,至少要保證安全! 秦海巖說,“當今中國對運維人員的培訓不足,風電人員專業程度不夠。培訓標準由各企業自主制定。而國際上對風電培訓有嚴格要求,培訓體系、設施、管理、教學大綱都有標準!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企業自身的培訓能力也在上升,比如三一風電、金風科技、東方汽輪、龍源電力,專門成立了自己的大學,形式也有所不同。三一是面向所有的高中生進行招生,走技工培養路線。金風大學則是以培訓為主,即對本公司和上下游企業進行人員培訓,形成了36個科目的知識樹,并號稱打造“風電行業的黃埔軍!。
人才培養切勿急功近利
當今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速仍然較高,需要吸納大量人才。
華北電力大學是最早開設風電專業的學校。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永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風電人才培養的難點主要在于風電的跨學科特性,既需要機械知識,力學知識,還需要空氣動力學等相關知識。不僅要培養綜合性創新人才,適應國際化要求,同時也需要對風電系統有全面專業的了解,在全面扎實的基礎和專業教育中找到平衡點!
“事實上,中國主要缺乏的是自主設計研發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蔽鞅惫I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研究所所長廖明夫教授說。據記者了解,意在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高端人才”的西北工業大學在開設的風電專業課程上也結合航天、航空、航海的“三航”優勢,建立了風能與太陽能系統與工程學科,培養技術骨干和研發工程師。
“風電人才就業狀況極好,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廖明夫強調,“人才的培養是長期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希望企業要有耐心,為學生提供成長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實戰中學習,切勿急功近利,要求學生一到企業就能設計出一臺風機,這也不符合人才培養的規律!
廖教授認為,學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聘請德國專家來講授風電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邀請風電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到學校介紹實際經驗,提高學生對實際操作的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研發能力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