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于不同類型的發電機組(如燃油鍋爐、燃氣鍋爐、燃煤鍋爐),新《標準》制定的排放標準不同,但是相應的排放限值導致了一個共同的結果,即對于現有機組來講,都需要進行相關改造。其中,脫硫脫硝改造,更是備受關注。因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近期頻繁發生的霧霾天氣的重要誘因。
又由于,《標準》制定了異常嚴厲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限制,脫硝改造便成為重點中的重點了。那么,目前火電機組的脫硝改造進展情況如何呢?
3月18日,中電聯最新發布的2012年度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產業信息顯示,2012年新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9000萬千瓦,其中,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工藝)的脫硝機組容量占當年投運脫硝機組總容量的98%;截至2012年底,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總容量超過2.3億千瓦,占全國現役火電機組容量的28%。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脫硝改造進度有點慢。因為,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到2014年7月1日要求改造完成,一共只有兩年半的時間。如果推行機組脫硝改造的速度是勻速的,那么每年完成的火電裝機容量應該占火電裝機總量的40%左右,這要遠高于2012年的28%。
對于脫硝改造進度如此緩慢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這與脫硝電價標準過低有關。在2012年上半年及之前的幾年時間中,火電企業虧損嚴重,資金壓力凸顯。而不巧的是,脫硝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并且,對于電廠來講,這一投入沒有經濟收益予以回報,完全是電廠生產成本的凈增加。當時,對于買煤(煤炭被認為是火電廠的“糧食”)都成問題的“困難戶”來講,再讓他們拿出錢來搞“景觀綠化”,確實有點強人所難。這也就不難理解,在《標準》實施后的第一年,脫硝改造進度為什么如此緩慢了。
雖然事出有因,但對于火電機組來講,“苦果”已經釀成,當前的脫硝改造,可謂時間緊、任務重。這迫使電廠在接下來的一年半的時間中,必須加快脫硝改造進度。
幸運的是,從2012年下半年以來,電力行業經營狀況出現巨大轉機,火電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不斷向好發展,歷史欠賬也在逐漸抹平。這為接下來的脫硝改造,創造了良好的資金條件。
但是,通過簡單的數據計算,還是有人對脫硝改造任務能否如期完成,表示了疑慮。畢竟72%的現有機組,需要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完成改造。而這一任務是十足艱巨的。另外,如此巨量(5.5億千瓦左右)的裝機容量,在短時間內停機改造,對電網的安全沖擊,也引起了許多人的擔心。
不過,情況也許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糟糕。曾有多位專家堅定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內完成剩余火電容量的脫硝改造,完全是可能和可行的。脫硝改造過程完全可以避免對電網形成明顯沖擊。因為脫硝改造過程中的停機對電網的影響大小,是制定政策時需要注意的大問題,難道政策制定者,當初會不考慮這一點嗎?
脫硝改造如此緩慢,最重要的還是資金問題,其中,脫硝電價標準更是問題的關鍵。誰都不想做賠本的生意。火電廠拿到的脫硝電價水平低,無法彌補成本,賠錢是板上釘釘的事。火電廠“按兵不動”,始終在就脫硝電價標準問題跟政府相關部門展開博弈,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那最終的脫硝改造能否如期完成呢?這恐怕就得看,對于那些未能如期完成脫硝改造機組,相關部門的處罰政策及其執行力度所產生的威懾力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