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通信、信息等技術的進步和廣泛應用,智能化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發展智能電網,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提升服務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國家已將其納入國家能源戰略,有的將其作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08年公布能源計劃,提出投資智能電網。北美、歐洲等國家結合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積極開展智能電網研究和實踐工作。
我國之所以發展堅強智能電網,主要基于四個方面。
第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社會將長期處于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支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預計到2020 年,我國用電需求將達到7.7萬億千瓦時,發電裝機將達到16億千瓦左右,在目前基礎上翻一番,未來電力發展空間巨大。而我國電網發展長期滯后,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不強。因此,我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應該是具有堅強網架結構的電網,能夠實現能源資源的大范圍優化配置。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必須以堅強網架為基礎。
第二,國內能源資源必須大范圍優化配置。我國能源資源貧乏,能源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很不平衡,能源的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是必然趨勢。通過建設堅強的智能電網,可以促進電網環節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有效提高線路輸送能力和運行控制的靈活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輸送效率,提高電網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促進發電側先進、高效發電技術的應用,提升發電設備綜合利用效率,從而降低一次能源消耗,促進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國內的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必須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道路。我國太陽能、風能等資源大都遠離能源消費中心,必須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發展模式,通過大電網在全國范圍內消納。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并網接入標準化和運行控制智能化,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柔性接入和大規模、遠距離輸送。
第四,用戶需求的多元化和供電可靠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堅強的智能電網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災害、外力破壞和計算機攻擊等各類突發事件給電力系統造成的影響,及時、準確預測和處理各種故障;可以實現電網與電力用戶雙向互動,通過智能電表等高級計量體系,為用戶提供實時電價和用電信息,實現用電管理優化、能效診斷等增值服務。同時,智能電網通過引導用戶將高峰時段的用電負荷轉移到低谷時段,將減少電力用戶的電費支出,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堅強智能電網必須以堅強電網網架結構為基礎。根據國家電網規劃,今后將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加快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0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從而形成較為堅強的網架結構。
目前,我國大電網安全運行控制能力和調度技術裝備水平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形成了目前世界上實驗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實驗研究體系;以“SG186”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電網信息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為智能電網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堅強智能電網是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現代化電網,不僅具有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網架結構,而且從發輸變配用的角度看,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必須統一規劃、協調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全力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積極開展智能電網規劃,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必將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科學發展之路,為我國能源和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