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正是通過全產業的協同創新模式,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關系,從而促進了核電站的建設和核電技術的發展,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等全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使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國產化率從1%躍升至85%。
從追趕到跨越
國務院去年出臺的《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表明,我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將保持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這一紀錄,我國核電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由于核電的專業性極強,很難從其他行業將技術人員、設備及各種資源調用過來,業務高速增長會帶來資源極其緊張的挑戰,這就是我國核電產業在近些年所遇到的最重要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首先落在核電工程建設這一環節上。
長期以來,我國核電發展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以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為代表的完全自主研發、自主建設方式;一條則是通過引進、消化國際先進核電技術方案,然后吸收和再創新,實現新發展的方式。而在后面這條道路上,我國核電工程建設力量實現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跨越式“蛻變”。
位于深圳的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引進法國核電方案,并對其消化、吸收利用的開始,雖然大亞灣的國產化率不到1%,但我國核工程人員全程參與,對“從頭到尾”每個細節都了然于心。
在大亞灣之后開工的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則是我國自主建設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第一步。盡管設備仍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但中方同法方簽訂的工程合同卻從“項目服務(即PS合同)”變成了“項目咨詢(即PC合同)”。
2004年2月,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依靠在大亞灣和嶺澳一期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嶺澳二期繼續采取“單項目運營”模式。在這個被列為國家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設備國產化率要求達到50%-70%的重大工程建設期間,中方同外方的合同進一步變成了“項目助理合同(即PA合同)”,我國核電工程人員已經完全有了自主權。
中國廣核集團成員企業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國剛說,從PS合同到PC合同再到PA合同,顯示了中廣核集團工程建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過程,從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廣核摸索出了一套安全、高質的核電站建設方法。
針對核電的兩個《規劃》,束國剛認為,這更像是我國核電產業代表全球核電產業,真正迎接核電建設“周期性規律”的一次“大考”。由此形成的管理理念和體系不僅對我國核電產業自身有益,對于和“中國制造”互為倚靠的“中國工程”而言,也將產生積極作用。
產業鏈協同發展
在核電行業,以創新帶動發展、以創新帶動企業轉型是重中之重。然而,這個創新并非一家企業的創新,而是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才能實現共贏。
2009年,中廣核工程公司為此發起了一個以核電國產化研發為己任、以推動核電產業發展為最終目標的企業聯盟——中廣核核電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囊括了中國東方電氣集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等國內50多家大型骨干企業。中廣核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訂統一標準,弱化行政方式,強化市場作用,帶動核電全產業鏈共同發展。
如今,聯盟的形成已有效地帶動了各參建單位的協同發展,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生態產業鏈,將質量保障體系延伸到產業鏈,先后開展了核電設備研發活動60余次,一系列的國產化產品通過鑒定并已成功應用于核電工程建設,設備國產化比例實現了從大亞灣核電站的1%提高到目前85%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中廣核工程公司承建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核電機組——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4臺應急安全設備安注箱,2011年在上海電氣電站設備公司完成制造,不僅標志著國內廠家已經自主掌握了EPR機組安注箱設備制造工藝和檢驗試驗等關鍵技術,更重要的是,上海電氣、寶鋼、昆山京群焊材公司等企業參與了設備國產化工作,開發了多項新技術、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
聯盟的成果不僅帶動了核電設備國產化進程和自主技術的大幅度提升,其部分成果還大大縮短了核電站建設的工期等。一位專家曾如此評價:“中廣核核電設備產業聯合研發中心為中國核電設備國產化建立了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為我國核電的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設計建造一體化
除了以產業聯盟帶動產業鏈的創新發展,中廣核工程公司還構建了另一個既接洽雙邊用戶又協調多邊關系的平臺,即設計建造一體化(Architect Engineering,簡稱AE)。基于AE實踐的平臺作用,為中國工程建設提供了一個實用案例。
中廣核工程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夏林泉告訴記者,現在的工程建設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設急需AE理念及模式發展。他表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得核電工程多項目多基地的復雜工程建設中安全、質量、進度、成本、技術以及環境方面的管控能力得以提升。在AE模式中,工程管理方式采取打造一個集中各相關方優秀成果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構建出完善合理的架構體系,體系中統一了由上而下的管理標準,明確了各責任主體,并配以順暢的流程審查制度,將責任制延伸到所有的制造業,進而以AE模式的全產業管理確保了工程建設安全質量的可控。
中廣核利用AE模式解決了外部組織接口轉變為內部組織接口的問題。在AE模式中,工程建設作為最終目標,單一的企業發揮的作用有限,而應當聯合所有有效的外部資源協同推進。如核島安全殼截錐體部位、核島內部結構、泵房蝸殼等結構的施工質量一直備受業界關注。鑒于此,中廣核工程公司聯合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江蘇建筑科學研究院、淮海中聯水泥、華南理工大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公司,以產業上下游“產學研用”單位的聯合作戰共同開展對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的研發。目前,這一技術已在陽江核電站4號機組核島安全殼截錐體施工過程中使用。
通過引進AE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制度和項目管理模式的改進,中廣核適應了多核電項目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廣核同時承擔14臺機組的建設任務,核電站項目群建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充分提高了產業效率及技術水平,使得建設經驗和能力在短期內獲得極大提高并得到復制與推廣,進而大大地優化了建設周期。
中廣核的實踐告訴我們,隨著產業技術的不斷創新,“中國工程”的競爭力也將得到質的飛躍,AE這張新名片將使“中國工程”有望如“中國制造”般走向全球,讓中國成為世界設計施工的總承包商之一。
AE模式
AE模式1981年起源于美國,是一種成熟而有效的國際工程管理模式,不僅局限于工程的設計施工總承包,其還是一種產業組織形式。AE公司可以是設計施工總承包商,更可以憑借AE平臺推動全產業發展,形成以旗艦企業帶動行業進步的新格局。AE模式運用于核電工程其服務范圍包括核電建設的前期(初可、可研、概念設計、立項報告、招評標等)、中期(初步設計、施工設計、設計管理、設備采購及監造、施工管理、工程監理等)和后期營運、技術支持、技術改造等。
AE模式不僅適用于核電工程,也廣泛地適用于其他工程領域,尤其是對復雜裝備制造企業。在國外,AE模式已成為國際工程企業項目管理主流模式。據美國設計建筑學會的相關統計,僅1995年至2005年10年間,國際設計施工總承包比例從25%上升至45%,并廣泛地運用至化工、冶金、電站、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