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記者從省電力公司召開的風電安全生產網場協調會上獲悉:全省風電裝機已超過280萬千瓦,進入全國前十位風電大省行列,機組利用小時數居全國風電大省第三位。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全省風電裝機將突破400萬千瓦,2015年將達到800萬千瓦,其發展勢頭十分迅速。
我省風電經過5年發展,裝機容量已實現“四連翻”,發電利用小時數連續5年遞增。今年5月,省內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水電裝機容量,成為全省第二大發電電源板塊,俗稱“小三北”地區的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已成為全省又一骨干電源力量。
風電在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風力發電帶有隨機性和波動性,網場安全遠比常規火電更復雜、更難控,是風電健康發展和充分消納的基礎和保障。為助力我省風電進入健康穩定和諧發展的軌道,省電力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在為風電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在全國率先建成“風電優化調度評價系統”。該系統實現了風電優先調度評價圖形分析、風電運行信息監測、電網安全控制極限和斷面信息監測與利用評價、風電優先調度查詢統計、水電機組計劃運行狀態查詢等5大功能。系統通過對負荷預測、電網運行方式安排、旋轉備用容量的預留等進行全方位分析,統籌協調控制調度方式,保證優先調度并全額消納新能源。例如,當新能源消納遇到瓶頸時,該系統可以從外送通道利用率、斷面受限情況、水電運行狀態、火電出力控制等方面全方位評價此時的新能源消納空間,直觀準確地顯示此時需要多少風電,為及時調度提供參考,也為電網優先利用風電提供了數據支持。
短評新能源發展更需創新推動
在能源日益緊缺的今天,風電作為大自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的發展和利用前景是毋庸置疑的。風電與傳統礦物能源相比,具有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環境、資源分布廣等優勢。
我省風能資源豐富,電網分布均勻,發展風電的基礎和條件得天獨厚。經過5年發展,風電裝機容量已實現“四連翻”,發電利用小時數連續5年遞增。今年5月,省內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水電裝機容量,成為全省第二大發電電源板塊。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羈絆這一新興產業的技術問題愈加凸顯出來。比如,風力發電帶有隨機性和波動性,遠比常規火電更復雜、更難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相關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不啻是長遠之計。省電力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在全國率先建成“風電優化調度評價系統”,確保網場安全,在解決風電技術發展羈絆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科技成就未來,創新永無止境。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能源發展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亟待解決,要破解這些難題,推進新能源產業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運用科技手段,堅持技術創新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