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一名75歲的法國男子成為世界首例接受Carmat公司人工心臟移植的患者。在生物材料和傳感器的幫助下,這顆人造心臟幫助他重新恢復自己進食等基本生活能力。
就好像是身體里突然多了一個新的生命系統,傳感器的出現也讓科技世界多了“四肢”。通過它,一些智能設備開始可以讀取、分析并控制周圍世界的信息和龐大的數據,讓科技世界變得生動起來。
始于美國,一個欲建立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的社會設想正在孕育。而智慧城市建設在全球多個國家正在成為一種熱潮。對可穿戴設備的狂熱正在激發無數廠商投入這股熱潮。對于地球中央神經系統的設想如今看起來也并非天馬行空。
而這一切,都始于小小傳感器的巨大作用。
可以自動溶解的藥片;能夠精確感受人體機能的人工心臟;無時不在記錄心跳且可以追蹤卡路里攝取量的智能手表……傳感器的出現讓科技世界長出了感應功能靈敏的“四肢”。
衣食住行,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將在這一新型科技設備的幫助下,變得越來越智能。
現在,“傳感器之父”亞努什·布里澤克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造一個“萬億傳感器社會”。即,世界各國的設備及系統相關企業將建立起一個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的社會。
這相當于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消費150個傳感器,是目前需求量的約100倍。
歡迎來到“大數據和小型傳感器”時代。
衣食住行各個擊破
從微軟游戲機Xbox的體感設備Kinnect,到可以跟蹤人運動情況的Fitbit和各種監測人體活動的可穿戴設備,甚至是可以無線操控的空氣清新器,人們的生活在這些新型科技設備的幫助下正變得越來越智能。
而說起幫助這些設備發揮作用的重量級舵手,傳感器不可忽視。觸摸傳感器、圖像傳感器及氣體傳感器等正以讓人大開眼界的方式全方位入駐我們的生活。
運動保健方面的傳感器是目前最為火爆的研究之一。日本臼田綜合研究所面向可穿戴設備,開發出了重量僅為2克的三位運動傳感器。該傳感器被設想可以用來構筑使用大數據的健康增強系統。通過這種傳感器,可以收集用戶的跑步距離、步數和姿勢等,并使用藍牙將信息發送到智能手機等設備上。
在今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美國TAO Wellness公司展示了配備壓力傳感器的小型終端。該終端內置運動傳感器,可作為活動量計使用,經藍牙與智能手機連接,可幫助用戶計算所消耗的卡路里等。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則發布了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體內植入型器件,內置的壓力傳感器和無線通信電路等在完成使命后,可逐步溶解在人體內的水溶液中。
科技巨頭蘋果最近同樣被曝出有意向健康保健領域進軍。有外媒報道稱,蘋果旗下智能手表產品iWatch將具有保健功能,并且已經為此招兵買馬。而最近有報道稱,幫助蘋果實現這一功能的或是一種光電式傳感器。美國專*和商標局日前也通過了一項蘋果申請的生物耳機專*,專*描述的設備擁有多種傳感器,能夠監測用戶的各項生理指標,包括體溫和心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