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機械工業運行困難明顯增多,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急遽加大。即便如此,機械工業依然實現了溫和增長,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2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在日前召開的2013年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今年,行業發展外部環境總體依然偏緊,需求不旺將是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建議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盡快走向國際市場。按預測,2014年,機械工業產銷和利潤增速為12%左右,出口增速為8%左右。
產銷增勢平穩 訂單增長乏力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機械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增幅比上年加快2.5個百分點,且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增速(9.7%)1.2個百分點,回升勢頭強于全國工業。
2013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首次突破20萬億元。對此,蔡惟慈表示,在關注總量的同時,也要看到,在全年行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6713億美元中,進口2988億美元。其中,高端裝備的進口占比很大,值得高度關注。
從分行業發展看,與消費關系更為貼近的產品,以及直接服務于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的產品,如農機、乘用車、儀器儀表等,產銷形勢較好;而典型的投資類產品,如機床、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發電設備等,產銷形勢相對較差。
其中,大中型拖拉機產量為58.46萬臺,同比增長12%。數控機床產量為20.93萬臺,同比增長2.2%。發電設備產量1.22億千瓦,同比下降2.2%。汽車產銷分別為2213萬輛和219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8%和13.9%,產銷雙雙突破20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連續第五年居于世界第一。
去年,機械工業經濟效益增速回升快于產銷。全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93%,較上年快報數提升0.11個百分點。機械企業被拖欠貨款的現象未有明顯改觀,去年底應收賬款總額已超過3萬億元,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已達15.2%,占同期流動資產的比重高達31%,企業資金回收壓力很大。對此,蔡惟慈建議,應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蔡惟慈用“增速回落趨穩”來概括。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9萬億元,同比增長17.2%,增幅同比上年回落了7.7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兩年顯著回落;但從逐月走勢看,去年下半年增速回落已明顯趨緩企穩。此外,行業訂貨有所增長,價格依然低迷。全年累計訂貨額比上年增長10.2%。價格指數延續了上年的下行走勢,至年底止,當月價格指數已連續25個月低于100%。
總體看,行業訂單增長依然乏力,蔡惟慈表示,2014年需求不旺依然是行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
市場供過于求 兩極分化加劇
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行業結構調整亮點頻現。蔡惟慈表示,靠新產品開拓市場、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靠替代進口增加效益,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自發選擇。
例如,一批世界頂級裝備紛紛問世。其中,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成功研發;世界先進的150噸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順利研發;世界首臺240MVar/1000kV單相單柱特高壓電抗器研發成功等。
此外,流程工業用國產DCS控制系統已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過半。國內首套大功率井下智能成套綜采設備在太重煤機試車成功。在國產化方面,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出線裝置、高壓絕緣套管等長期受制于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已取得自主化突破;天然氣長輸管線加壓站國產成套設備已由考核試驗進入小批量生產供貨階段。在協同創新方面,徐工集團與中石化聯合研發了4000噸級世界最大等級履帶式起重機;中國鐵建重工與神華合作成功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臺長距離大坡度煤礦斜井硬巖掘進機等。
為應對成本上升壓力,機械企業積極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機器換人”在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快速升溫,既對沖了成本上升的壓力,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并提高了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總體看,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行業轉型升級取得了新進展,但是,要真正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尚需長期努力。蔡惟慈表示,2013年機械工業的利潤總額增長了15%以上,但利潤率仍然不高,僅此就已說明機械工業尚未真正擺脫困境。
縱觀2014年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國內宏觀經濟走勢基本平穩,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國際經濟出現趨暖跡象,發達經濟體經濟緩慢復蘇,美國和日本經濟進入低速回升通道,歐元區結束衰退并呈現復蘇跡象。
其次,政策環境保持穩定有利于行業推進結構調整。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基調,釋放了保持現行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信息,為行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
從不利因素看,出口增長困難很大。我國機械產品雖有一定國際比較優勢,但持續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長已引發了日益劇烈的貿易摩擦。加之受到人民幣匯率持續攀升影響,我國機械產品進一步擴大出口的難度在加大。
資金壓力增大。現階段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企業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同時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導致國際流動性資金收緊,將通過貿易和資本流動等渠道傳導至國內,從而進一步加大國內企業資金流動性緊縮的壓力。加之人力和環境資源成本快速攀升,擠壓了利潤空間。
基于此,蔡惟慈提出,我國機械工業在經歷了“十五”和“十一五”高速增長和2011年、2012年兩年急劇回落的大起大落之后,預計將相對穩定于一個中速發展平臺。預計2014年我國機械工業大體將延續2013年的平穩、中速增長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對機械企業主觀應對能力將提出更高要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既蘊含了無限機會,也將加重市場主體自擔風險的責任。預計今后機械企業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企業間兼并重組將不斷加快。特別是供過于求的市場形勢對企業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蔡惟慈建議,企業要著力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