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臨著智能電網建設和大規模新能源同步發展的客觀要求,既要重視電 網抵御風險的能力及基礎性設施的現代化水平,這關系到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可 靠性,又要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保證環境友好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2011 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依托信息、控 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供電設施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是電網對發電技術的首要要求,我國風能、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技術在過去五年內推廣迅速,但最大缺點是受天氣、季節、時間限制非常大,發電不穩定,大范圍推廣必定增加電網的不穩定性因素,現已對電網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電網的運行和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電網則成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載體。大容量儲能技術的應用將促進電網結構的優化,可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波動性問題,實現新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在新能源和智能電網雙重推動下,大力發展大容量儲能技術將成為近幾年的緊要任務之一。
1 不同電能儲存技術的特點
目前,大容量儲能技術主要有物理儲能(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超導電磁儲能和電化學儲能(鋰電池、鈉硫電池、鉛酸電池、液流釩電池等)等。
1.1 物理儲能
常用的物理儲能技術有抽水儲能技術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適合建造百兆瓦以上儲能電站。抽水儲能技術是在電力負荷低谷時段將水從下游水庫抽到上游水庫,將電能轉化成重力勢能儲存起來,在電網負荷高峰時段釋放上游水庫中的水發電。抽水儲能的釋放時間可以從幾小時到幾天,綜合效率在70%左右,主要作用包括電力系統的削峰填谷、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容量,還可以提高系統電站和核電站的運行效率。抽水儲能是目前電力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儲能技術,一般工業國家抽水蓄能裝機占比約為5%~10%,我國近幾年的發展也非常快。但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受地形限制較大,當電站距離用戶地較遠時輸電損耗較大,在很多缺水或平原地區并不適用。壓縮空氣技術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的剩余電力壓縮空氣,將空氣高壓密封在報廢礦井、沉降的海底儲氣罐、山洞、過期油氣井或新建儲氣井中,在電網負荷高峰時段釋放壓縮的空氣推動汽輪機發電。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建設也受地形制約,對地質結構有特殊要求,還要與天然氣發電配套,在發達國家尚處于產業化初期,國內基本上要全套進口技術,風險較大,所以抽水儲能目前是國內百兆瓦以上儲能技術的首選。
1.2 電磁儲能
電磁儲能即超導磁儲能,利用超導體制成線圈儲存磁場能量,功率輸送時無需能量形式的轉換,具有響應速度快、轉換效率高、比容量比功率大等優點,可 以實現與電力系統的實時大容量能量交換和功率補償。和其他儲能技術相比,超導電磁儲能仍非常昂貴,除了超導本身的費用外,維持系統低溫以及維修頻率過高產生的費用也相當可觀。我國現有的材料基礎及加工業基礎離其產業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目前超導磁儲能技術仍處于實驗室階段,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產業配套發展。
1.3 電化學儲能
1.3.1 鈉硫電池
鈉硫電池在300 ℃的高溫環境下工作,其正極活性物質是液態硫;負極活性物質是液態金屬鈉,中間是多孔性陶瓷隔板。鈉硫電池的主要特點是比能量大(是鉛酸電池的三倍)、效率高(可達到80%)、循環壽命比鉛酸電池長等,適合10~100 MW 儲能。鈉硫電池由于運行溫度較高,危險性高于鋰電池,其隔膜技術、封裝技術、材料匹配技術、電池管理系統難度都非常大,其需要的國內工業化基礎特別是產業化需要的相關設備欠缺,目前只有日本NGK 成功商業化。NGK 的鈉硫電池不只是日本一個國家在支持,而是集成了日本、歐洲、北美近半個世紀在鈉硫電池上的技術積累,而且過去20 年日本政府一直補貼其產業化,國內在這個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3.2 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為鋰金屬氧化物,具有高效率、高比能量的特點,并具有放電電壓穩定、工作溫度范圍寬、自放電率低、儲存壽命長、無記憶效應及無公害等優點。鋰離子電池在小型動力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在大規模儲能上還屬于非常前衛的技術,大規模鋰離子電池組合對單電池的控制要求非常高,過充控制有特殊封裝要求,價格昂貴。其電池管理系統的成本和難度,鋰電池是先做好動力電池,然后才能上升至更大規模應用,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MW 級鋰電池示范項目,但只是示范應用。目前世界上的能夠利用鋰離子電池建造MW級商業儲能電站只有美國的A123,其儲能電站用鋰電池生產工藝與普通動力電
池是不一樣的。國內鋰離子電池廠家需要從原材料生產工藝、電池封裝工藝、管理系統、相關PCS 等各環節有革命性突破,特別是基礎材料和后續的應用集成上要下大功夫。
1.3.3 鉛酸電池
鉛酸蓄電池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硫酸做電解液,是用二氧化鉛和絨狀鉛分別作為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的一種酸性蓄電池,具有成本低、技術成熟、儲能容量大等優點,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的備載容量、頻率控制,不斷電系統;缺點是儲存比能量低、可充電次數少、制造過程中存在一定污染等。現已有很多國內國際的公司在研發新一代鉛酸電池,但如何保證在生產、使用整個過程單電池的一致性,如何制造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技術難度非常大,目前尚沒有太大突破。
1.3.4 液流釩電池
目前能夠選擇的儲能技術都有局限性。全球100 kW~10 MW 的儲能市場目前基本上是空白區,流體釩電池正好能適應這樣一個規模的儲能技術。釩電池擁有三個很明顯的技術優勢,儲能介質是常溫水性的,沒有起火爆炸危險,其流動性利于熱管理;電池充放電狀態易于監控;由于儲能介質在電池之外的儲罐中,單電池一致性很高,系統越大電池管理系統相對成本越低。釩電池雖然商業化進程很短,但關鍵材料目前除了隔膜以外,其它的關鍵材料可全部國產化,其加工技術包括關鍵材料加工技術并沒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國內釩資源優勢又很明顯,加上終端應用場合對安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非常高,雖然比能量較低是其明顯的缺點,但在大規模儲能場合一定有它的市場,就目前情況來說做為首選的大規模儲能技術之一是非常現實的。自1974 年Lawrence H. Thaller提出液流儲能電池的概念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流體釩電池儲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于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流體釩電池系統的研究,但由于受所處工作環境、人力成本和所在國家的工業格局的制約,對于釩電池的工業化推進是有限的。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在10 年前已經建造了兆瓦級示范演示工程。過去日本由于受制于釩資源的制約,不得不暫停流體釩電池商業化,不過近兩年日本再次啟動流體釩電池的商業化。中國釩資源豐富,目前國內90%釩是出口的,因此釩電池的商業化對國內釩資源的充分利用非常有利,流體釩電池的釩資源回收非常方便,亦是開發釩電池另一個獨特優勢。
2 儲能技術的現實需求
2.1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自身所固有的隨機性、間歇性特征,決定了其規模化發展必然會對電網安全運行帶來顯著影響,另外風力發電往往在后半夜進入發電高峰,而此時正是用電低谷,所以棄風現象嚴重。因此必須要有先進的大容量儲能技術做支撐,以穩定風機輸出,且能錯時發電,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利用率。研究表明,如果風電裝機占裝機總量的比例在10%以內,依靠傳統電網技術以及增加水電、燃氣機組等手段基本可以保證電網安全;但如果所占比例達到20%甚至更高,電網的調峰能力和安全運行將面臨巨大挑戰。目前為了減少對電網的沖擊,每一臺風機需要配備其功率4%的后備蓄電池。另外還需要大約相當于其功率1%的蓄電池用于緊急情況時收風葉以保護風機。電網對風電輸出平穩性的要求已成為風電發展的瓶頸。如果需要平滑風電90%以上的電力輸出,需要為風電場配置20%左右額定功率的儲能電池;如果希望風電場還能具有削峰填谷的功能,將需要配備相當于40%~50%功率的動態儲能電池;如果風機離網發電,則需要更大比例的動態儲能電池。
根據國家中長期能源規劃,風電裝機目標為2010 年4 GW,2020 年20 GW。風電實際裝機容量比預計的要大得多,2010 年中國風機累積裝機容量已超過40GW,中國風能協會預計2020 年中國風電裝機會突破150 GW,將占到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
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國的多數風電場屬于“大規模集中開發、遠距離輸送”,對電網的運行和控制提出了嚴峻挑戰。大容量儲能產品成為解決電網與風電之間矛盾的關鍵因素。即使按照風電調控最低要求計算,5%的風電儲能比例,2009 年儲能電池的需求就將達到1 GW,2020 年儲能電池的需求將達到5 GW;如果需要平滑90%以上的風電輸出,儲能電池的需求還要增加3 倍以上。
2.2 光伏發電
目前大型光伏發電場主要是并網發電,但總的說來裝機容量在電網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其波動可以忽略不計。但隨著時間推移,其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之后,不得不考慮儲能技術以平滑其輸出,減小對電網的影響。
2009 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新增容量為7.2 GW,2010 年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為16 GW,是上年新增容量的兩倍。2010 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累計裝機容量接近40 GW,比2009 年的23 GW 增加70%。隨著技術提升,生產成本下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總體逐年上升是勿庸置疑的。
2.3 電網調峰調頻
由于我國電力系統煤電比例較高,核電不參與調峰,水電、燃氣發電等調峰較好的電源所占比例較低,系統的調峰調頻也成為限制電網接受清潔能源的一個主要因素。為應對城市尖峰負荷,電力系統每年都要新增大量投資用于電網和電源后備容量建設,但利用率卻非常低。以上海為例,2004—2006 年間,為解決全市每年只有183.25 h 的尖峰負荷,僅對電網側的投資每年就超過200 億元,而為此形成的輸配電能力的年平均利用率不到2%。東北風電在發展中首先面臨的也是調峰和調頻的問題,需要儲能技術企業、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共同承擔責任并解決調峰問題。
采用大容量儲能電池的小型調峰系統從微觀角度多點調峰,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可大可小設計靈活,是抽水蓄能電站的有益補充。
2.4 通訊基站
通信基站和通信機房需要蓄電池作為后備電源,且時間通常不能少于10 h。對通訊運營商來講,安全穩定可靠和使用壽命長是最重要的,在這一領域,流體釩電池有著鉛酸電池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壽命長,維護簡單,能量存儲穩定、控制精確、自放電少,可便捷調整能量的存儲量,總體使用成本低。通信網絡中的基站動力系統中通常使用柴油發電機,在停電時提供長時間動力。柴油機在備用動力系統投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需要持續不斷地機械維護以保證其可靠性;在實際應用中,柴油機的利用率很低,因此其單位時間的使用成本比較高;系統中經常使用的鉛酸電池由于自放電的原因,也需要經常維護。流體釩電池完
全可替代動力系統中的鉛酸電池和柴油機的動力組合,提供高可靠性的直流電源的能量存儲解決方案。流體釩電池還可以很好地與網絡通信領域使用的地理分布廣、數量眾多的太陽電池進行很好的匹配,替代目前太陽能供電系統中使用的鉛酸電池,降低維護量,減少成本,提高生產率。
2.5 分布式電站
大型電網自身的缺陷,難以保障電力供應的質量、效率、安全可靠性要求,對于重要單位和企業,往往需要雙電源甚至多電源作為備份。分布式電站可以減少或避免由于電網故障或各種意外事件造成的斷電。醫院、指揮控制中心、數據處理和通訊中心、商業大樓、娛樂中心、政府要害部門、制藥和化學材料工業、精密制造工業等領域是分布式電站發展的重點領域,流體釩電池可以在分布式電站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目前很多遠離主電網的場合,如海島、哨所、采礦采油井、移動牧場、野外施工地等,對風光儲一體化電站解決方案也提出了真實的需求。
3 國內發展流體釩電池優勢與挑戰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支持,投入加大,流體釩電池技術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中國在流體釩儲能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上海林洋儲能與大連融科、北京普能三個公司在流體釩電池產業化上最具代表性,其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原因是:流體釩電池的關鍵材料目前除了隔膜以外,其它的關鍵材料可全部國產化,但目前國內在流體釩電池隔膜材料上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開發的陰離子膜效率高、成本低,與進口隔膜不相上下,假以時日在連續化成型上取得突破,屆時流體釩電池的所有關鍵材料可全部國產化;流體釩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雖然很短,但中國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正好跟這一時期一致,所以在中國的流體釩電池技術水平非常高。從安全、資源、技術復雜度、工業基礎、商業化成本、回收再利用等幾個角度考慮,在國內發展流體釩電池很現實。
隨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行業的興起,智能電網概念的提出,以及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地對大型備用直流電源提出需求,儲能行業進入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各種儲能技術在各自適合的領域都大有可為,但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推廣前期陷入不確定由誰買單的窘境。目前來講不光是儲能產品本身,還有其推廣過程涉及的雙向逆變器(PCS),終端接入軟件(與新能源、電網調度協調配合),以及如何評價儲能技術的經濟性都是全新的問題。作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儲能產品本身及PCS 技術已基本完善,但是儲能產品及PCS 只有按照規模化生產方式生產才具有實用性,而目前市場尚未敞開,規模化效應遠未形成,所以造成在規模化生產線上生產的實用型儲能產品成本過高。儲能技術已進入示范推廣階段,急需解決終端接入軟件開發和經濟性評價的兩個后續關鍵問題,而相關人才又非常短缺,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電網公司、電力公司、儲能科技公司的實質性大力協調配合,加大相關關鍵技術的前期投入,通過實踐解決相關人才短缺現狀及技術瓶頸,最終將儲能產業鏈打通。
4 小結
儲能技術的種類很多,但沒有一種是萬能的,在具體應用場合選擇時需全方位考慮技術特征、工業基礎、自然環境、投資規模、經濟性、使用場合特殊要求、環保要求、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儲能技術的發展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和推動,達成共識大力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和諧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