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風電行業經過五年高速發展進入調整期。在此之前,中國風電累計裝機總量從2007年的585萬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6236萬千瓦,增長了十幾倍,成為世界第一。但今年風電行業延續了去年的趨勢,國內設備廠商很快陷入產能過剩、利潤大幅度下滑的境地,遭遇產業“寒冬”。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估計在30吉瓦(GW)~35吉瓦之間,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
華泰聯合證券電力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風電發展存在并網和消納等一些大問題,因此國家政策收緊,上收地方審批權,項目審批過程延長,風電場建設開始減速,設備企業利潤一路下滑。
從在不同地區上市的三家中國風電巨頭明陽風電(NYSE:MY)、金風科技(002202.SZ)和華銳風電(601558.SH)的三季報也能看出風電企業目前的遭遇。
11月16日,明陽風電發布三季報,顯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8.6%至7.87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下降94.4%至502.98萬元。華銳風電第三季度形勢也不容樂觀,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僅有5.48億元,虧損高達2.8億元,創造了最新的單季營收和凈利潤新低。金風科技第三季度營收24.6億元,凈虧損3243.88萬元,為2008年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
整機生產企業的盈利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也殃及到上游生產風機組件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中小企業受影響尤其嚴重。
“有一部分中小風電設備企業不僅利潤下降超過50%,也有很多運轉不動就停產的。”科華恒盛(002335.SZ)一位人士介紹,公司的主要客戶是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到目前為止,公司在風電配套電源及變流器等產品方面的訂單雖然沒有出現大幅下滑,但也基本沒有增長,僅僅是與去年持平。
另外,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風電塔筒制造企業的大金重工(002487.SZ),其風電塔筒業務營業收入從去年上半年的1.95億元降至今年的1.05億元,同比下降46.15%。
廣發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韓玲表示,風電發展具有不可測性,它的裝機比例不可能太高,現在風電部分區域的占比已達到了一個相對飽和的態勢。
“我們判斷2012年到2020年,每年的新增風電裝機大概是1500萬千瓦。風電設備的供需情況還是比較過剩的。因此對風電行業我們中長期不是很看好的。”韓玲說。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投入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在全部發電量中的比重超過3%。而2011年累計裝機容量已達6236萬千瓦,盡管未來四年國內風電裝機容量每年仍將保持1100萬千瓦左右的增量,但仍不能改變國內風電產能過剩的現狀。
風電設備廠商希望通過出口轉移國內過剩產能,但是旋即遭遇到了美國的“雙反”大棒。
“與光伏相比,我國風電設備沒有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一般都是買了國外企業的生產許可證就開始制造設備進行組裝。如此一來,只要國外一提起‘雙反’,風電設備的出口就會非常受阻。”王海生表示,加上國內市場的不景氣,風電產業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