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國核電,在經歷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后超過20個月的暫緩、審視、總結與期待后,終于在10月底迎來重啟。
縱觀整個行業,等待之中,收獲甚多:針對福島核事故的改進行動按照國家核安全局統一管理要求貫徹執行;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工作及自主三代核電研發都在順利推進;秦山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新批新建項目拉開重啟大幕;重要裝備和材料實現國產化;鈾資源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均獲得重大成果。此外,行業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核安全科普、企業上市融資等舉動亦值得一提。而各核電企業今年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對中國核電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2011年的情況作了總結。
歷歷在目,點點滴滴。在2013年即將到來之際,本版以梳理和點評的方式,回望中國核電理性回歸,穩步重啟的腳步。
1 政策條件落定 核電重啟破冰
5月《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核安全檢查報告》)公布,國務院批復《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核安全規劃》)后,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討論并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核電建設作出部署:(一)穩妥恢復正常建設。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二)科學布局項目。“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三)提高準入門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10月24日兩個核電規劃順利通過,標志著核電重啟的所有政策條件都已實施。陽江核電4號機組和福清核電4號機組重啟后隨即低調開工。12月9日,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開工建設。12月27日,田灣核電二期工程全面開工。核電項目陸續“破冰”。
點評:
反思、檢查及全面總結表明了國家對核安全的高度重視,謹慎和理性重啟則體現了國家和行業對中國核電安全發展并保障能源安全更高的期待和信心。
雖然核電行業在暫停期間受到了影響,但任何代價都抵不過安全。唯有保障安全,核電才能以一定的規模和速度重新起步;唯有保障安全,和平利用核能的初衷才能被公眾所接受;唯有保障安全,清潔的核電才能為社會經濟發展繼續做出貢獻。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核安全規劃》首次提出“斷然處置”,實現了核電安全理念的一次飛躍;國家要求必須按照確保環境安全、公眾健康和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實到核電規劃、建設、運行、退役全過程及所有相關產業。而行業任務的落腳點就在于,對在運在建機組用最先進的成熟技術進行安全改造。同時,在安全管理、技術裝備的研發力度、核電安全標準法規體系、核事故應急和響應能力方面做足功夫。
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是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012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優化能源結構,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政策。從暫停到重啟,從核安全大檢查到相關核電規劃發布,中國核電行業所經歷的是一次整理,更是一次機遇。通過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清醒認識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正是對安全、對責任的落實,并以此為新的起點,實現中國核電新的跨越。
2 落實改進措施 行業統一執行
5月底公布的《核安全檢查報告》認為,我國核設施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我國核設施在應對引發福島核事故類似的極端自然災害事件時,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隨即制定了短、中、長期計劃,要求和督促各民用核設施按期完成相應改進工作。
對于上述提及的薄弱環節,國家核安全局6月發布了《福島核事故后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試行)》(以下簡稱《通用技術要求》),旨在規范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解決目前核電廠在實施福島后改進措施過程中所采用技術的統一性問題,盡可能統一和協調各核電廠所采取的安全改進策略深度和廣度,解決監管當局和營運單位在安全改進策略上可能的不同認識。
點評:
核安全大檢查結論肯定了中國核電站的安全,但福島核事故卻帶來了核電運營、核安全設計理念、多堆廠址安全管理等很多新課題,對核安全標準、技術研發等產生了重大影響,技術改進勢在必行。
無論技術研發,還是技術改進,目的都是將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轉化為能夠切實提高我國核電機組安全性和極端災害抵抗能力的先進核電安全技術。而《通用技術要求》的出發點在于規范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解決核電廠在改進措施過程中所采用技術的統一性問題,盡可能統一和協調各核電廠所采取的安全改進策略的深度和廣度,解決監管當局和營運單位在安全改進策略上可能的不同認識。
核安全的重要性在于認識,更在于落實,這既是核電業主的責任,也是核安全監管部門和全行業的責任。實事求是地落實改進措施對增強公眾信心,提高整個核能行業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3 項目引發爭論 內陸核電暫停
2月,安徽、江西兩省關于彭澤核電跨省、風險轉嫁等爭議引發了輿論對內陸核電建設的討論。這些討論的焦點在于內陸核電廠選址的科學性、環評及民調的客觀真實性、對環境(尤其是水環境)和公眾健康是否造成影響等問題。 內陸核電建設的計劃和公眾接受度一時經受考驗。
10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十二五”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這個決定隨即給一些內陸省份今年剛完成的 ‘“十二五’期間爭取開工首個項目”的規劃潑了盆冷水。
點評:
從能源資源短缺、節能減排以及電網接納能力和核電電價競爭性等角度來看,內陸地區需要發展核電。但對內陸核電發展的慎重,體現了國家對核安全的高度重視,也考慮到了公眾的接受度。“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建設,應該說是給了核電行業及已做規劃的地方政府更多的時間去充分調研和論證內陸項目的安全和布局。
內陸核電建設不在一時緩急,而在長久安全,所以仍可期待。
從國際上看,全球440多臺運行機組中,內陸機組占了一半的份額,說明內陸核電建設是有經驗借鑒參考的,并不是在“吃螃蟹”。而且,核電是改變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戰略選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發揮重要作用,而內陸核電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布局還是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做適當考慮。
4 建設有序推進 自主創新加快
4月初,伴隨4號機組投入商運,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產發電,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增至15臺。而截至發稿時,我國在建和獲批建設核電機組也增至31臺。
從年頭至歲尾,各種文字、圖片和數字一一記錄著核電站現場工程建設與生產準備高峰的各個時刻:一些機組完成穹頂吊裝,施工由土建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一些機組(寧德核電、紅沿河核電)已經完成多項相關試驗,準備并網發電;AP1000依托項目4臺機組,雖然存在進度滯后計劃情況,但總體可控。10月4日,三門核電1號機組主管道開始安裝;12月20日,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臺蒸發器完成吊裝。
而與核電建設過程同步進行的,還有企業在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收獲的成果。今年以來,通過三代核電項目建設推進,我國已經掌握了三代核電(AP1000)常規島技術、在役檢查技術(計劃明年用于三門核電),而且全面掌握了三代(EPR)核電建造技術。
點評:
秦山二期擴建工程的全面建成走出了一條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管理、運營大型商用壓水堆的標準化新路,同時創立了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核電品牌,為實現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核電重啟后,新增在建機組拉開了新一輪核電建設的序幕,接下來從無到有,從平面到立體的進程又將開始,穩步發展值得期待。
目前我國在建的三代核電項目,正處在引進消化吸收階段, 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做到自主創新,擺脫“外國人有的我們也要有”的爬坡和追趕,做到“外國沒有的我們也能有”的自主研發,至關重要。而從常規島建設到施工工藝和建造技術,再到在役檢查,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作為自主化的引擎發揮了關鍵作用。一個個自主創新的匯集,一個個難關的突破,不僅打破了被人“卡脖子”的困境,更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設計、研發、建設和運營夯實了道路。
5 快堆通過驗收 自主三代蓄勢
中國實驗快堆工程10月31日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我國在先進核電前沿領域收獲了成果。
此外,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ACPR1000+、CAP1400今年均有進展:中核集團的ACP1000示范工程(福清5、6號機組)初步安全分析報告順利完成并就此進行了咨詢評估;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技術方案于11月底通過專家評審并被認為總體水平達到了三代核電技術水平;CAP1400 的PCS冷凝水膜耦合試驗方案、PCS綜合性能試驗方案、臨界熱通量試驗方案設計、PCS綜合性能試驗臺架初設及PCS水膜冷態試驗臺架可用性鑒定先后通過評審。
點評:
中國實驗快堆通過國家級驗收,標志著我國在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成為世界上擁有快堆技術的幾個國家之一。
伴隨當前全球核電技術革新進程加快,以及各國對核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核電面臨著從二代改進型技術優化升級到三代技術的必然選擇。二代及二代改進型技術為中國核電發展打下了穩固基礎,而自主三代技術的開發應用將成為中國核電實現“由大到強”和“走出去”戰略的技術支撐。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品牌,才有資格參與市場競爭并真正實現核電的出口。
在三種自主三代壓水堆機型ACP1000、ACPR1000以及CAP1400中,前兩者是在我國成熟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基礎上,結合三代核電先進的非能動安全設計技術而誕生的自主品牌。CAP1400是在引進消化吸收AP1000三代技術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更大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品牌。三者并存或競爭,是否由市場說了算,仍需期待。
6 科普形式多樣 核應急有預案
3月起,各大核電基地公眾開放日、依托微博的“微旅游”和“微訪談”、“地震與核電安全”展覽等各種類型的核能科普公眾宣傳活動持續至年底。
12月8日,主題為“清潔核能助力兩富浙江”科普宣傳系列活動拉開了浙江省范圍內規模最大、受眾最廣、為期最長的一次核能科普公眾宣傳活動序幕;12月11日,國家核電舉辦今年第六次公眾開放日;12月22日,中廣核通過官方微博邀請深圳高校學生、社區代表及網絡意見領袖參觀大亞灣核電基地,共同探討核電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新途徑。這些活動,為今年的核安全科普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外,今年4月,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五屆二次全體審議通過新修訂的《國家核應急預案》,同時編制《國家核應急工作“十二五”規劃》。
點評: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核能公眾科普宣傳伴隨核電發展已有一套適合國情與核電發展現狀的方法,但新的傳播環境需要更多的透明、開放和“去神秘化”,更需要探索新的傳播方式,以提高與公眾互動的程度,消除公眾對核電與核安全的誤解。
今年以來的各種科普活動,總體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各核電企業利用官方微博這一新興的傳播平臺,通過信息發布、交流互動、組織活動,解疑釋惑等新的方式傳播核能(核電)信息,使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核電,有效拉近了核電與公眾的距離;其次,各種活動的持續性使科普逐漸建立起常態機制;第三,大眾媒體提供了更多關于核電及核安全的信息,公眾心理訴求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滿足。
此外,《國家核應急預案》和《國家核應急工作“十二五”規劃》所做的統籌部署和頂層設計,將使核應急工作在實踐中逐步趨于完善并發揮實效。
7 國內勘探突破 海外尋鈾結果
9月,中廣核鈾業新疆公司薩瓦甫齊鈾礦正式獲得國土資源部頒發的《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國內首例鈾礦探礦權流轉完成。11月,內蒙古大營地區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連同此前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于世界級大礦行列。
海外鈾資源開發今年收獲頗豐: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運營管理的首個鈾資源海外開發項目——阿澤里克鈾礦項目實現首次產品銷售并進入商業運營,中國企業海外鈾資源商用實現“零的突破”;中廣核下屬鈾業公司全面收購英國Kalahari公司,間接實現對納米比亞Husab鈾礦的收購,且該礦已于今年開建。同時,中廣核順利完成首批澳產天然鈾交付并正式在澳大利亞建立天然鈾供應渠道。
點評:
解決好“糧食”問題,是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按照國家“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我國核電的天然鈾供應體系由國內開采與國外進口兩個渠道共同發揮作用,保障鈾資源的穩定供應。
內蒙古大營地區鈾礦勘查的重大突破,說明中央地勘基金的“煤鈾兼探”模式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勘探開發鈾礦提出了新的思考。此外,鈾礦探礦權的流轉,對進一步推動國內鈾資源開發的市場化運作、繁榮國內鈾資源勘查市場有積極意義。而鈾礦礦業權市場合理有序健康發展也引起業內關注。
海外開發方面,收獲鈾產品和成功收購,均表明“走出去”步伐加快且成果明顯,在“糧食”環節上不再完全受制于人。但是業內分析認為,全球高品質鈾礦資源有限,市場份額被國際礦業巨頭瓜分,意味著未來通過權益收購和合作開發的模式對我國企業而言不具備優勢,唯有從草根項目入手,通過自主勘查尋找具有經濟效益的新鈾礦,方能保證更好的經濟效益。
8 融資上市提速 業務拓展深入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和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建”)2012年先后通過了上市環保核查。12月7日,中國核電出現在證監會最新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初審名單中。截至發稿時的最新信息顯示,中國核電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正在進行初步審核。中國核建IPO的步伐雖不及中國核電,但旗下中核二三國際公司已于2012年2月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交易市場。
此外,核電企業新能源業務拓展也在加快。中廣核集團今年先后有多個風電項目獲得核準、開工建設,并網發電,勢頭強勁。光伏領域在新疆、青海亦有收獲;中核集團今年瞄準福建和湖南的風電項目,且福建項目已獲核準。
點評:
核電企業的上市進程終于由計劃變成了現實。核電繼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支撐將逐漸由核電產業自身盈利轉向社會資本,“以核養核,滾動發展”不再是唯一的方式。
按照目前核電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投資需求與有限的資金所產生的矛盾使企業面臨著投資周期帶來的長期資金鏈壓力,已經阻礙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前主要采用的債務融資雖然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資金缺口,但其成本較高且能力有限,難以滿足核電發展的要求,因此盡快上市顯得迫在眉睫。
此外,主營業務先行上市被認為是明智之舉。主營業務上市后,逐步將旗下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最終實現整體上市的途徑更加穩妥、合理。
融資之外,是業務拓展。核電企業近年在風電、太陽能發電產業投資、建設及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已經發揮了作用,專業化程度絲毫不亞于風電企業和光伏企業。“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目標調升,核電企業更會搶抓機遇,戰略先行加快拓展。
9 攻克設備材料 園區建設升溫
核電材料和關鍵設備的國產化今年仍在繼續:首臺自主二代加核電控制棒驅動機構誕生、首臺自主研發和獨立制造的二代加主泵電機誕生、AP1000核島主設備大鍛件和高溫氣冷堆核島主設備大鍛件研制獲得突破、國內首條核級海綿鋯項目生產線正式投產并填補了我國核級海綿鋯生產空白……
以海鹽中國核電城開建為標志的核電產業園區規劃及建設今年呈現加快之勢,山東海陽、四川成都、南京江寧、江蘇宜興等地正成為國內核電產業園建設的新力量。
點評:
從東北的老工業基地,到中西部的新興工業區,核電裝備制造業的吸引力正在變成創造力。而包括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工程設計、建設安裝、教育培訓、運行維護等在內的核電關聯產業眼下正是炙手可熱。
建設產業園區的目的除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外,最重要的是通過分享資源、信息,通過更多的合作和攻關,盡快實現核電關鍵材料設備國產化,以擺脫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但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在推進和參與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園區熱”是否存在產能過剩、樣本同質化是否帶來重復建設、地方規劃是否參考了其他園區經驗而適時做出調整等問題。
10 履行社會責任 核電造福社會
國家核電、中廣核集團、中國核電及中國核建集團2012年先后發布了首份社會責任報告。由于是首份,上述報告不光針對2011年落實社會責任的實踐和業績做了說明,更介紹了企業從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及各方面的成績和收獲。
點評:
發電企業、技術型企業、建設企業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匯集起來,可以看做是對中國核電行業過去一年,甚至是過去幾十年的梳理總結,更是核電企業集體交給社會的責任答卷。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更是核電企業的靈魂。企業所踐行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為社會發展提供清潔的核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更在于要恪守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安全為基礎實現產業發展,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