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模仿者向市場塑造者跨坎
在模仿中打垮了“師傅”
在過去時間,中國企業面臨的是巨大的、長期的戰略發展空間。
對此,我們可以以電視為例來說明。
從市場上說,家電曾經是奢侈品。擁有一臺電視,甚至是財富的象征。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即便是在城市,擁有一臺黑白電視的家庭也寥寥無幾。從城市到農村,這自然意味著電視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從產品上說,黑白電視、彩電;臥式、立式;手動、遙控;平面、純屏;背投、等離子、液晶……這也給產品升級提供了一個長期的、多層次的升級空間。
海量的需求、多層次的產品升級空間,使得企業一方面可以追求量的擴大,另一方面可以同時追求價值的提升。最重要的,企業模仿也好,引進技術也好,企業幾乎從裝備、工藝技術和產品研發,都不需要什么真正的創新能力。
因為,通過學習,我們居然打垮了“師傅”。我們先是用市場換來了技術,最后又用師傅們的技術,奪回了市場。
這種情形幾乎發生在所有技術門檻不太高的行業。
市場環境變了
問題在于,現在的市場基本飽和了。
所謂飽和,意思是,幾乎所有家庭都擁有了電視;產生新的銷量要么是因為產生了新家庭或者搬了新家,要么是自然損壞需要重置。
行業低迷,既不是顧客不愿意買,也不是缺乏購買能力。人口沒有減少,需要購買電視的人口卻在銳減。
在此情況下,除非換代產品橫空出世,否則,電視行業只能不死不活。換句話說,如果電視行業沒有能力淘汰現有產品,那就只能過緊日子、窮日子。
因為,一個只能搶存量市場的行業,就該過緊日子、窮日子,除非你也有能力像中石油那樣去壟斷經營。
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了市場正常、行業不正常的階段。而中國企業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正常狀態,于是,所有企業都表現得十分不正常。更有人希望政府救市,但這樣的市場,政府如何救?除非你也是情況和地位都十分特殊的“三農”,否則,只能兄弟爬山,各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