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能源革命來說,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額亦是重頭戲。可是,限電等并網瓶頸卻阻礙了行業發展。
事實上,監管層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4年下半年重點專項監管工作計劃,水電消納、分布式并網等列入其中,重點解決“棄水窩電”問題。
近兩月兵分兩路,分別調研了上半年“棄風”最嚴重的吉林省和長期被棄水問題困擾的云南省,探尋“三棄”(棄風、棄光、棄水)背后的原因及解決之道。
沿著長白高速飛馳,藍天白云下,道路兩旁筆直的白楊不斷后退,身后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和水稻田,仿佛穿行在綠色海洋中,不遠處開闊的草原上白色風機悠然轉動。
吉林省70%的風資源位于白城,眼下是枯風季,但來到當地,仍是清風拂面。究其原因,白城側面是大興安嶺,中部是平坦的沖積平原,來自北方草原的風一路長驅直入,毫無遮擋地在松嫩平原上掠過,形成風口。當地有句話叫“一年刮兩季,一季刮半年”。
從當地風場勘測設計院人士處獲悉,目前,吉林風電場全年可利用小時數已經下降到1400小時,遠低于1600-1700小時/年的盈虧平衡點,開發商和設備商只能將業務重心轉向其他城市。
“這幾年全國風電場開發已經從考察哪里風資源條件好,轉變為先看哪里接入條件好,因為其他條件可以彌補,只有限電是瓶頸。”該人士說。
亦了解到,西部不少新上的光伏電站,業主投資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也是限電情況。但是,目前“棄光”尚不明顯,而“棄風”問題很嚴重,風電產業大發展后產生了不少后遺癥。
“路要一步步往前走,我們之前跑太快,需要沉淀下來反思。”前述當地設計院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