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回來了”,汽車制造在回流美國,工程機械制造在回流美國,甚至服裝鞋帽制造也在回流美國。有評論稱,美國制造業的復蘇,是一種嶄新的,依靠更多的機器、更少的工人和更先進的技術的生產模式。
這種現象似乎印證了波士頓咨詢集團201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當時預計,隨著美國企業重新測算在中國的生產成本,部分行業將會在5年左右達到臨界點,開始將制造業向國內轉移。這些行業包括計算機和電子、家電和電氣設備、家具、卡車配件和自行車等運輸產品。這些行業勞動力成本占比較低、運輸成本較高,因此會最先向美國國內轉移。今天看來,這一回流速度比預想的更快。
從比較優勢到比較劣勢
美國成衣及鞋類協會(AAFA)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美國本土制造的鞋類產品增長超過了17.6%。不少人驚呼,中國鞋業制造大國的地位不保!
不過,事實上,美國人選擇的是產業鏈附加值最高的一部分。比如新英格蘭鞋業所有人克拉克選擇回歸美國國內的前提是,其研究出的新制鞋技術能夠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并將節省下來的成本轉化為高工資發放給美國工人。
樂威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阿米里(JohnArmaly)說,在美國本地生產布瑞洛鋼絲絨肥皂墊也使得庫存管理更加容易,同時帶來更大的靈活性。他強調,在美國國內生產意味著更好的質量控制,“一些海外制造的產品和我們在國內生產的東西質量是不同的”。
這兩家普通公司的故事道出了美國制造重新崛起的秘密:更創新的技術和技術水平更高的工人。
對于新技術與美國制造的關系,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感觸極深。他近日在“2014經濟轉型北京大學高峰論壇暨中國未來500強峰會會議”上指出,美國重整制造業的核心舉措就是發展創新制造,注重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能源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