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沿海地區高速發展帶動區域用電量猛增,當地政府為滿足電力供應而不斷新建火電設施,導致霧霾等問題隨之而來,地方陷入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的矛盾之中。與此同時,西部地區能源充足,經濟結構單一,環境尚有很大承載空間。“西電東送”、“沿海地區以電代煤”是優化全國資源配置,同時滿足東、西部長期利益的戰略舉措。
跨區輸電還將有助于解除制約新能源開發的送電瓶頸;同時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帶來的巨大用電需求做好充分準備。在國家能源戰略結構調整的大框架下,跨區輸電將是我國未來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特高壓輸電技術相比現有超高壓技術輸電能力強、土地占用少,是滿足未來大規模跨網輸電的最佳選擇。
2013年底開始,政府高層對特高壓態度逐漸轉為堅定支持,爭議已久的特高壓建設將迎來春天。我國計劃2020年建成“五橫五縱一環網”特高壓交流線路、27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國家能源局近期正式下發文件批復12條電力外送通道,其中明確提出4交4直合計8條特高壓工程建設方案,并首次明確線路建設時間表,計劃2017年年底前全部投產。2014-2015年我國特高壓工程投資總額將分別達到1200、1400億元,預計2016-2020期間年均投資額約1500億元。
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矛盾突出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總體來講,我國的能源結構同西方國家有很大不同,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油氣資源則相對貧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基礎儲量分別為33億噸、4.4萬億立方米、2300億噸。折合成標準煤后,油氣兩者合計占比不足6%,而煤炭儲量超過90%。2013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合計約27億噸油當量,其中約70%來自于煤,油氣約23%。
由于能源儲備影響,我國發電方面以煤電為絕對主導。2013年煤電占全國發電量的80%以上,水電約占15%,新能源不到5%。煤資源的利用存在環境污染等諸多缺點,我國過去也曾努力降低煤炭消費的比例。然而,受制于“一煤獨大”的先天不足,加之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考量,過去多年努力收效并不明顯。改變目前能源結構非常困難,即使新能源等快速發展,在未來相當多的年份中,煤電仍將是我國電力供應的主流。
過去我國電力建設主要遵循區域自給的原則,電源建設和用電荷載距離較近,電力以網內調度為主,所需煤炭從內蒙、山西等能源基地通過鐵路運往各地電廠。這種模式可以降低輸電損耗,且各省可根據自身用電情況靈活建設,在過去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便利。然而,近年沿海地區的高速發展帶動區域用電量猛增,由于跨區送電建設不足,當地政府為滿足電力供應而不斷在區域內新建火電設施,導致京津塘、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火電密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隨著火電密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環境承載力迅速降低,近年來沿海地區空氣污染問題愈演愈烈。2013年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對民眾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中科院研究表明,燃煤為城市霧霾最大來源之一,直接來源占比18%以上,二次無機氣溶膠也部分由燃煤產生。因此,沿海地區限制火力發電,成為解決霧霾的關鍵手段之一。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同時,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進一步加強了火電限制、及小電機組淘汰。
與此同時,沿海地區的發展卻在不斷刷新對電力的需求。根據能源局統計,電力相對GDP的彈性系數約為0.8,假設宏觀經濟增長保持在7.5%,則未來電力需求年增速約在6%。由此則問題產生:一方面,經濟發展需要加大電力供應;另一方面,霧霾治理卻需要限制火電。在我國“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下,沿海地區經濟與環境的困局隨之而來,兩者矛盾日益明顯。根據相關測算,在火電嚴格零增長的條件下,北京、天津、江蘇等電力消費大省(市)未來五年電力總缺口將以大于 20%的速度增長。因此對于沿海地區,破解供電難題的近乎唯一方法在于加大外省電力輸入,“以電代煤”。
相較而言,我國煤炭資源近 80%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而該地區煤電裝機卻只占全國的25%,火電密度遠低于沿海地區,尚有非常大的環境承載空間。西北地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自身的火力發電產能已經過剩,加之電力外送不暢通,導致電廠向高能耗企業回復優惠電價,加劇了能源浪費。在西部建設電廠后,由輸煤轉變為輸電,不僅可以統籌東西部環境容量,西部地區還可以通過電力外送分享東部省份經濟發展福利,充分利用火力發電產能,淘汰高能耗項目,節省鐵路運力。
根據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我國“十二五”期間將建設16個大型煤電基地,2014年鄂爾多斯、錫盟、晉北、晉中、晉東、陜北、寧東、哈密、準東等9個煤電基地開工和啟動前期工作規模7000萬千瓦,占全國煤電總裝機的8%。
發電站規模的提升可以顯著提高煤炭燃燒效率,并降低應用先進環保技術的單位成本,從而獲得更低單位煤耗及排放,減少對環境影響。因此“西電東送”、“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沿海地區以電代煤”是優化全國資源配置,同時滿足東、西部長期利益的戰略舉措,跨區輸電將是我國未來電網發展的大趨勢。
新能源送電瓶頸亟待打破
我國新興能源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開發的潛力,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是國家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保證能源供應可持續性的關鍵之一。根據我國“十二五”戰略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將成為能源需求中增量部分的供應主力,加水能合計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5%;到2030年,新能源將成為主流能源之一,加水能共提供20%以上的一次能源。
我國風能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內蒙古、西北、東北),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占全國的85%以上。我國風電行業在2006年左右開始起步,2009-2010年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10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