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人們熱衷討論的互聯網領域,真正的基礎性構造和最重要的功能系統是“云計算”。“云”和“大數據”將會結合起來。因為有了“云”,才使“大數據計算”成為可能;因為需要“大數據計算”,才會推動“云”向前發展。在這個領域,尤其在基礎計算軟件技術、“云”服務平臺型軟件技術等方面,美國的企業遙遙領先。比如亞馬遜,不僅是網上賣賣圖書、電子產品的電商,而且也是全球最具優勢(之一)的“云”服務商。
我國企業的成長要素中,最缺的就是技術。除了華為等少數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在技術進步方面乏善可陳。上個月,和從事研發咨詢的一位朋友聊天,談到一個話題“中國企業為何缺乏核心技術”,客觀因素是存在的。上個世紀60、70年代,正是全球電子產業高速發展時期,國內企業無法匯入這股大潮;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奮力追趕,總算擠上了電子技術的方舟。“文革”十年,大學基本上沒有招生,造成了科技人才斷檔,其后果直到現在依然存在。我國的大學及一些科研機構,總體上可轉換的技術成果較少?纯茨菐姿髮W所屬上市公司的狀況,就知所言不虛!近年來,社會風氣浮躁,優秀學子愿意投身科學技術研究事業的似乎越來越少,很多高分學生熱衷于未來能“掙大錢”的專業(比如金融)。
缺少技術能力,不能完全歸咎于客觀環境,企業自身的戰略導向也是關鍵因素。長期以來,機會主義盛行,追求規模、盲目擴張、熱衷多元、尋租“撈浮財”等行為,嚴重阻礙了企業技術能力的提升。既不聚焦資源向技術投資,又不善于管理知識型員工,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領導力的缺失。日本二戰之后,產生了盛田昭夫、稻盛和夫、大野耐一等有世界影響的企業家;我國改革開放之后也出現了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卓越領導人,但總的來說還是鳳毛麟角。使命感不強、戰略視野缺失和分享精神不足,是我國部分企業領導人領導力結構中的3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