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杰夫 ·托爾夫森 (本文作者杰夫·托爾夫森(Jeff Tollefson)主要為《自然》雜志撰寫氣候、能源、環境方面的報道)
目前,全球超過 10億人都生活在缺電狀態中,而微電網技術可能會為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一個新選擇
雖然電網在不斷擴展,但與很多人仍相距遙遠。幫助偏遠地區獲得清潔能源的探索從未停止。工程師、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共同提出了微電網( microgrid)概念——可快速部署,以較低成本為單個社區提供電力。其目標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各個地方分別建立小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幫助偏遠地區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過去,由于補貼不到位和基礎設施缺失,偏遠地區的電力供應問題總是難以解決。但現在的環境對企業家來說已大為改善。新一代光伏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價格更便宜,而且可以通過簡單的智能電網設備進行管理。過去 10年中,化石燃料價格不斷飆升,使可再生能源更具競爭力。此外,聯合國制定了一個目標,即到 2030年,讓全球所有人口都接入電網,這也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上的推動力。
那些正在進行的微電網項目可以讓我們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獲得一些經驗,這有助于幫助更多偏遠地區驅走黑暗。
印度德姆古哈稻谷殼發電
2007年,印度年輕企業家賈奈什 ·潘迪( Gyanesh Pandey)和拉特奈什 ·亞達夫(Ratnesh Yadav)采用稻谷殼作為生物質原料,幫助擁有 2000人口的偏遠農業小鎮德姆古哈實現了電氣化。
該項目獲得了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約 1.2萬美元撥款,同時他們又自籌 4萬美元,購買了氣化爐并加以改造,用于將稻谷殼轉化為生物質燃料。他們還購置了一臺 32千瓦的發電機,并搭建了覆蓋全村的輸電線路。項目運行不到 5個月,德姆古哈的居民不但已經擁有了足夠的電力為手機充電,并且每家每戶都安裝了兩盞節能熒光燈,每晚可以照明 6至8個小時。兩人與曾在弗吉尼亞大學學習工商管理的馬諾伊 ·辛哈(Manoj Sinha)聯合成立了谷殼電力系統公司(Husk Power Systems)。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 80多個微型發電廠,為印度、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約 20萬居民提供電力。
德姆古哈的成功經驗表明,即使是每月生活支出只有 15至80美元的貧困家庭,也愿意支付 100盧比(約 1.6美元)或更多的金錢來滿足最低用電需求。2007年,作為公司總裁的辛哈說,最初沒人相信用谷殼作為生物質原料來發電是可行的,“但當公司業務擴展到 300多個村莊時,人們開始認同這種商業模式了”。
目前,谷殼電力系統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微電網開發商之一。他們計劃在 5年內為印度和東非 500多萬用戶提供電力。隨著太陽能光伏板成本下降,該公司正在建設太陽能微電網和與之匹配的蓄電池裝置,太陽能-生物質能混合電站也正在進行試驗,旨在提供 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
當然,問題也同樣存在。在一些地區,主干電網的不斷擴展,會與微電網供應商的服務區域發生重疊。微電網的優勢是穩定、可靠,但費用也較高,因為公司往往會把錢投入基礎設施,而不是讓電價更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能源專家丹尼爾·卡門( Daniel Kammen)認為,政府和企業應該就微電網的監管和融資標準達成共識,這樣就可以鼓勵,而非阻礙微電網的發展——對于某些偏遠地區,微電網是唯一可行的電力解決方案。
托克勞的光伏模式
托克勞被認為是全球首個利用可再生能源徹底取代化石燃料的國家。此前,和其他島嶼國家一樣,托克勞依靠柴油發電機為 1400名居民提供電力。在光伏發電系統運行的第一年,這套 1兆瓦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就已經滿足了托克勞約 93%的電力需求。目前,托克勞每年可以節省約 80萬美元的燃油費用,這足以支付托克勞向新西蘭政府申請的微電網項目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