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應對全球環境惡化、傳統化石能源逐步消耗和應用成本的不斷增加,加快開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電力系統即時平衡的客觀規律與可再生能源間歇式不穩定出力特點的矛盾不可回避。為了給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創造良好的條件,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在進行了相關調研和專題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風電、光伏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要在發、輸、配、用各環節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統能力的瓶頸。系統運行的核心要素。以往,電力系統根據負荷波動等導致供需差異的情況,通過負荷預測和自動發電控制(AGC)進行調節能夠滿足系統穩定要求。帶來的不利影響,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系統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調節能力。通過上大壓小,淘汰調峰能力弱的機組,增加可調容量;通過技術改造等手段,深度挖掘現有火電機組參與調峰的能力。最后是推廣可再生能源之間、可再生能源與常規電源之間的互補發電。統籌區域電網內部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與種類,優化組合,實現風、光、水、火互補發電,發揮電源自身發電特點的差異,配合儲能設備,緩解單類電源波動性和間歇性問題。
加強配、用電側智能化發展。采用微電網技術,統一管理區域內部的負荷、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裝置,抑制負荷和分布式電源的波動,提高負荷的可控性。建立區域能量管理系統,構建虛擬電廠。對區域內多個分布式電源進行協調管理,發揮不同類型電源的優勢,彌補各自的缺陷,以達到較高的運行效率并降低發電波動對電網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