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浪費電的時候,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促使了霧霾的產生?12日下午,第四屆中國軟科學獎成果報告會在中山大學舉行,多位學者就“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
“幾乎誰也不把節電節水當回事”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演講聚焦霧霾,他認為,雖然現在霧霾的成因尚未明確,但是大量的煤炭使用被公認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國的煤電占據了中國電力供給的80%左右,雖然近年太陽能和風電有一定的發展,但是所占比例仍相當低。而中國的石油60%要靠進口。”
賈康舉例說,改革開放初,北京的電價是0.16元/度,現在是0.48元/度,而同樣時間內,其他生活必需品都上漲了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一直存在的嚴重比價失調關系,助長了揮霍。”賈康說,“比如我們的企業,特別看重用工成本、差旅費的上漲,相比之下用電成本的提升變得越來越可以不計。我們生活中幾乎誰也不把節電節水當回事。”
資源浪費和霧霾有千絲萬縷關系
賈康認為,對資源的浪費實際上和霧霾的形成有千絲萬縷的內在關系,“電價問題的本質是政府多年來過多的管制,和后面保護壟斷的問題是直接相關的。如果不讓電力回歸它的市場屬性,談何通過競爭來降耗。沒有一個合理的比價關系,就無法真正體現電力和它后面的資源耗用。”賈康表示,要讓所有的企業和社會成員,都從經濟利益出發,把節能降耗作為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
然而能源價格調整不是簡單的事情,以煤炭資源稅為例,20年以來,定價都是每頓煤2塊多至3塊多,而煤的價格20年已經漲了10倍左右,資源稅可以說已經成為無關痛癢的調節因素。“如果稅率按照煤炭價格制定,才能起到相應的調節作用。但是這樣,企業馬上會表示強烈反對,而且老百姓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水電貴了,自然會引起公眾的強烈反對。”
賈康表示,迄今為止我們并沒有走通避免先治理后污染的道路,近年來多次發生影響國內大片區域的霧霾,甚至造成了某種國際影響,引起了民眾的廣泛不滿,現在解決污染問題已經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