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光伏企業的財務數據向人們展示了行業的整體回暖,但以往人們心目中A股太陽能公司的原有座次,卻正在被新的論“資”排輩所替代。
A股年報、一季報已悉數出齊,市場因此而具有了洞察產業發展最直觀的視角。例如前兩年曾歷經磨難的中國光伏,就正在以數據向人們講述它的峰回路轉。
《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A股36只太陽能概念股,201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2年大幅增長了近500%;2014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較2013年同期增長了近70%。
除此以外,36只太陽能概念股2014年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1.2%,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較2012年年度數據微增約4個百分點。結合業界前赴后繼涉足光伏電站投建、運營的現狀,可以初步判斷,光伏產業中上游原材料、組件等環節因競爭而流失的利潤,已獲得下游應用端的補足。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財務數據向人們展示了行業的整體回暖,但以往人們心目中A股太陽能公司的原有座次,卻正在被新的論“資”排輩所替代。不經意間,幾家不走尋常路的太陽能后起之秀,已嶄露頭角。
暫時走對了
光伏電站的“棋”
2012年至2013年,沸沸揚揚的“雙反”之爭令中國光伏甚是狼狽,所幸,國內興起的地面電站投建熱潮,接過了海外市場的“棒”,為其打通了另一條“退而求其次”的銷售路徑。
數據勝于雄辯,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16GW,出口額約100億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與此同時,中國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11.3GW,排名世界第一。
迫于無奈,以往“扎堆兒”于電池、組件環節的中國光伏企業,為減少議價權及利潤的流失,紛紛改變策略,試圖在光伏下游電站市場分上一杯羹。而如今來看,中國光伏企業的這步棋走對了。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3年,A股36只太陽能概念股合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億元,較2012年時的6億元陡增了近30億元。
此外,2013年36家企業中有6家利潤為負,處于虧損狀態;2012年時則有 9家虧損。其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億晶光電、東方日升、橫店東磁、航天機電、向日葵等9家紛紛于2013年實現扭虧,僅有*ST超日、*ST精功2家續虧。
再來看看2014年一季度的數據,據統計,A股36只太陽能概念股于今年一季度合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億元,較2013年時的近9億元增加了約6億元,共有5家公司利潤為負,同比減少了2家。其中,凈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5家公司依次為陽光電源(692.6%)、隆基股份(404.8%)、恒星科技(264.7%)、中環股份(228.8%)。
對于行業財務數據的回暖,以及光伏企業紛紛涉足電站業務的態勢,一位光伏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今生產光伏電池、組件的利潤率僅在5%上下,但基于國家的財政補貼,投建、運營光伏地面電站的內部收益率(IRR)則可達到10%上下。況且,考慮到光伏電池、組件同質化競爭越發激烈的現狀,傳統光伏制造廠商轉型下游電站,還能更多消納自身庫存,何樂而不為?”
但中國光伏于電站端又一次形成的“扎堆兒”局面,是否會與此前一樣(集中于電池、組件環節),再度引發危機呢?
不得不說,數據已經為我們拉響了警報,據了解,目前,我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部省份,其中,甘肅占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裝機的24%,新疆和青海占比則分別達到18%、17%。雖然這些地區光照充足,適宜進行光伏發電,但與此同時,它人煙稀少的特性決定了其并不具備就地消納電力的能力,而電網建設的滯后,也意味著這里的地面電站將面臨“窩電”的風險。
中環股份
電站開發不走尋常路
暫且把我國光伏電站分布問題擺在一邊,細數上文提及的2014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幅最大的5家A股公司,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2013年,它們中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大舉進軍光伏電站運營的公司,直至今日,也唯有中環股份,暴露了其在地面電站建設上的雄心壯志,而事實上,細研中環股份,該公司在地面電站建設上,恰恰走了一條極不尋常的路。
依然以“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額同比下降27%”為參照,在此基礎上,中環股份卻于去年創造了出口銷售收入逾13億元,同比增長632.87%的“逆市增長”。
對此,公司曾在其2013年年報中表述,出口額大增,源于“公司高轉換效率的N型片產能不斷增加,拓寬了以美國、韓國、中國臺灣、東南亞、日本為代表的海外市場布局。”
這種規模化生產轉換效率可達22%-24%的“N型高效光伏硅片”不僅成就了中環股份凈利潤2013年同比增長172.95%、2014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28.81%的佳績,還令其于一季報中信心滿滿地預言,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達到6500萬元-7500萬元,同比增長135%-171%。
是什么使中環股份如此信心十足?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頗受海外市場青睞的“N型光伏硅片”雖然高效,但由于其成本等因素,尚未被國內市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