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有一則舊聞,說的是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將建設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其中兩個在內蒙古,主要發展風電和煤電。《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推進鄂爾多斯盆地、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按照規劃,內蒙古“十二五”末電力外送6000萬千瓦,2020年超過1億千瓦。 眼下,“十二五”時間已經過半,其 長遠 規劃內容至今讀來,筆者仍然生出一番感慨來。
我們知道, 我國是一個一次能源和電力負荷分布 不 均衡的國家, 內蒙古地區風能資源十分豐富 ,內蒙古 風能資源總儲量達到13.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3.8億千瓦,占全國的50%以上 。 “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內蒙古草原的美麗風光 ,而今,“塔架高、銀線長,風吹機組發電忙”, 然而在風電建設迅猛發展的同時,卻伴隨著棄風窩電并網難,甚至產能過剩的巨大爭議。數據顯示,目前,風電設備的有效利用率只有67%,相當于每小時有2194.5萬千瓦的風電被浪費, 消納和送出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的一大“瓶頸”,風電廠發了電卻無法進入終端用戶,大部分風 機在夜間低谷期棄風停運 。電力專家指出, 如此規模的電力要外送 , 只能依托更高電壓等級、可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特高壓電網來實現。
在電力行業,特高壓是一種超高電壓的大容量遠距離輸電技術,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以上的電壓等級 ,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和節約土地資源等特點 。 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輸電功率約為500千伏線路的4至5倍, ± 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能力是 ± 500千伏線路的兩倍多。 目前,±1000千伏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試驗示范線路是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特高壓線路,已實現連續安全運行1年多的時間,累計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100多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華中地區用電緊張狀況。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打造“三縱三橫”的特高壓骨干網架, 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相關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這其中有兩縱一橫都是以內蒙古作為始發地,正是看到了特高壓規劃這個潛在的巨量需求,內蒙古的風電場才敢開足馬力大干快上。
可見,通過特高壓跨區聯網,不僅能為風電等清潔能源找到出路,而且還能見到不菲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成了內蒙古風電的搖錢樹。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如果按照輸送1億千瓦的風電能力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減少煤炭消耗6400萬噸標準煤,加快農牧區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促進脫貧致富,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清潔、更高效、更經濟的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