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即將出臺一項光伏產業扶植政策,其征求意見稿得到一部分業界人士的支持,也被部分業內人士指為“坐而論道,不切實際”。
該政策事關分布式光伏在中國發展的前景,它提出中國將在2014年新建總量達12GW的光伏發電項目,其中4GW是地面電站項目,剩余的8GW屬于分布式。
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這幾無實現可能,“這個指標應該倒過來,地面電站8GW、分布式4GW才對;而且分布式能不能發展到4GW都很難說”。
在近期一次行業研討會上,平安證券能源金融部執行總經理王海生針對光伏電站收益率曾這樣表述:“我主要討論地面電站,不討論分布式光伏,因為不值得討論。從目前出臺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來看,分布式光伏根本發展不起來!”
8月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助力國內光伏市場開啟。分布式光伏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但是近四個月過去了,收效甚微。
光伏新政出臺的同時,政府部門還推出了一系列治理大氣污染的環保措施。政府部門已將發展光伏等新能源作為霧霾防治計劃的一部分,其中分布式光伏被寄予厚望。
但多位參與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的人士告訴記者,分布式光伏面臨許多問題,如融資、屋頂、并網等。這些問題一日不解決,這一領域難有大發展。
政策頻出
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有關政府部門頻繁推出分布式光伏的支持政策,但成效并不樂觀。
7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
8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文,在全國范圍內確定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
8月22日,國家能源局與國開行聯合出臺《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寄望于通過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激發光伏發電的投資。
10月11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座談會上表示,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
下一步的政策重點,是“使政策和管理規定能夠協調一致,重點做好項目備案、補貼資金申報和撥付等工作流程的完善和細化”,實現到2015年建成3500萬千瓦光伏發電的目標。
市場對于這些政策的反應,并不如預期的強烈。多位光伏開發商告訴記者,示范園區的很多項目都處于艱難談判中,建站緩慢,“談成的是少數,既定的項目都可能因業主和開發商在價格和風險分擔談不攏而流產”。
光伏新政推出已近四個月,國家能源局亦不斷推出支持分布式光伏的政策,裝機目標也在上調,但市場反應平淡。
分布式電站的一線參與者和業界專家都向《財經》記者表示,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國家能源局規劃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困難何在
新的分布式光伏補貼政策,其實是“金太陽”工程的替代者。后者開啟了國內分布式光伏的市場,但事前補貼的模式致使騙補、拖期現象叢生,后被廢止。新政要求,開發商按發電量獲取補貼,這被業界認為是更科學的補貼模式。
這種補貼方式對市場并無吸引力。一位來自中節能綠洲太陽能科技公司(下稱中節能綠洲)的人士如此評價目前的電量補貼政策,“金太陽工程的優點它不具備,但缺點全都有!
歷史上,“金太陽”工程的申報工作異;鸨,很多開發商需要“找關系”才能夠獲得名額。但新政推出近四個月,分布式光伏項目申報卻是門庭冷落車馬稀。從國家能源局下發的18個光伏產業園名單中看,目前這種項目的主導者全是資金雄厚的國有開發商。
“以現在的政策扶持力度,難有民營企業愿做分布式,融資是一大問題!敝袊稍偕茉磳W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稱,“金太陽”工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用前期補貼的模式幫助開發商獲得免費融資。中標“金太陽”后,開發商無需投入太多資本金即可建成項目,并獲得發電收益。
分布式新政的補貼總額,并不低于“金太陽”,但補貼卻是在20年的電站運營期內,按發電量逐年發放,其現金流獲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開發商前期投入大量資本金。
目前的市場形勢顯示,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最有前景:開發商租用合適的工業廠房屋頂,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之后,以低于電網銷售電價的價格,將所發電量賣給屋頂所有者。而開發商則通過這種“自發自用”形式,獲得政府的額外補貼。
上述中節能綠洲人士稱,內部測算顯示,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其內部收益率可達12%至15%。這一數據,高出核電和火電等其他發電形式,理應吸引到更多投資。
但“屋頂難找”已成為分布式光伏開發商的最大掣肘。這種問題的主因,是屋頂所有者覺得收益和風險不成正比。
來自河北英利集團的開發商人士稱,目前度電0.42元的補貼,實質上還是有些低,因此開發商只能給業主提供一成至兩成的用電折扣,“再多,我們就沒有盈利空間了。但對業主而言,這樣的電費折扣還是缺乏足夠吸引力”。
利益誘惑不足,讓開發商的項目經理費盡口舌,卻仍無法說服業主接受分布式光伏,一些業主考慮的是,“每年只省幾十萬元的電費,卻必須承擔造成廠房損壞等風險,不太劃算!”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