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電解鋁庫存急劇增加,上海、無錫、佛山三地現貨庫存突破110萬噸,交易所庫存接近50萬噸。而現貨價格一度降跌至每噸14300元附近,早已跌破大部分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此導致國內大面積的電解鋁企業停止出貨,甚至限產、減產。在此背景下,國家啟動原鋁收儲,規模為30萬噸,受益企業主要包括中國鋁業、中電投等。受此影響,國內鋁價有所反彈。
回顧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我國有關方面啟動了多輪收儲,對有色金屬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從那次大規模的收儲可以看出,收儲行為對提振市場信心、抬升有色金屬價格能夠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但隨后,很多有色金屬企業紛紛開始擴大產能,僅一年時間有色金屬行業的鋁產能就增長了131萬噸,鋅產能增長了59萬噸。筆者不久前在河南調研電解鋁產能過剩情況時了解到,2012年我國電解鋁產能已超過2700萬噸,而產量只有2000萬噸,電解鋁企業虧損面達到93%。
與2008年至2009年所進行的收儲相比,今年啟動的本輪收儲有明顯不同之處。首先,上一次國內有關方面收儲了150萬噸電解鋁、31萬噸鋅、45萬噸銅和18萬噸鉛。而本輪收儲僅為30萬噸原鋁和5萬噸精煉鋅,收儲規模較上次有很大差距。其次,上一次收儲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世界各國都陸續出臺經濟刺激計劃,美國實施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我國啟動了4萬億元投資,相關刺激措施直接拉動了有色金屬的消費。而本輪收儲,處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塞浦路斯的有關金融問題受到世人關注,這讓歐債危機再度浮出水面。與此同時,國內經濟處于轉型過程之中,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型發展,有色金屬消費量難以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新“國五條”政策的出臺表明國家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依舊從緊,令建筑行業預期下滑,并影響到有色金屬行業下游的訂單。
綜合以上因素,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展開的此次收儲,僅是調控市場、平衡和穩定市場價格的一種機制,短期內將對鋁價和鋅價形成利好,但對于有色金屬價格長期走勢并無太大影響,甚至可能構成下行風險。
相較于目前市場上將近200萬噸左右的庫存以及170萬噸以上的月產量來說,此次收儲30萬噸原鋁雖然能暫時緩解市場庫存壓力,但是鋁價難以實現實質性反彈,國內電解鋁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也難以發生根本性轉變。從實際情況看,在有關方面完成此輪原鋁收儲后,鋁價并未出現明顯的提振,在經過短期小幅反彈后,國內外鋁價曾一度持續下跌。目前,受生產成本的制約,電解鋁行業仍然步履維艱。
根據《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電解鋁產能要控制在2400萬噸。根據在建產能測算,2015年全國電解鋁產能可能超過3300萬噸。據統計,即使考慮少量產能減產,2013年我國電解鋁產能仍將增長至3000萬噸左右。筆者認為,在上述背景下,盡早淘汰落后產能、努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國內電解鋁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短期的收儲紅利面前,相關企業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能繼續盲目擴張產能,而是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方面下大力氣,延長產業鏈條,加強鋁產品精深加工的研制和開發,以渡過當前難關,贏得新的發展空間。